流程是什么?體現在工業品生產領域,即是從原料到制成品各項工序安排的程序。處于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流程對于制造行業又意味著什么?筆者先從熱議的德國工業4.0著手說一下流程,并以航空工業為例,說明一下流程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德國工業4.0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助力,將在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方面盡可能臻于完美。因此,其在整個產品設計、配置、排序、規劃、制造和運行等階段中必定盡可能納入個性化的、用戶特定的標準,并能夠合并最后的修改。流程借助信息化的推動,是德國工業4.0未來發展的核心價值。而筆者認為信息化的本質就是流程為先,流程是企業價值實現的載體,而信息化又是實現產業升級轉型、企業跨越發展的關鍵途徑。這樣的論述,旨在揭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離不開流程這個重要載體。
在信息化引領下,流程的變化折射出以最代表制造業信息化前沿的航空人所作出的策略。流程在航空領域已經走過了手工繪制流程圖(機械設計的2D),逐步走上了流程建模(機械設計的3D)的階段。流程建模,在管理領域是一個質的飛躍。筆者認為,工業產品及其管理的核心就是建模,建模后有了模型即可用、可管、可控、可配置。如體現在企業內部就是不僅產品可以建模,管理方面流程可以建模、財務可以建模、人力資源和統計等等都可以建模。有了模型后,意味著計算機認識了它,計算機就可以代替人來干活了。人的大量腦力勞動也由計算機取代了。
不過建模絕非易事。工程領域要把有形產品通過數字化定義,并把包括機、電、流體、核、聲、熱、磁、光等八大領域的模型建立起來絕非易事。不過,建立之日即是企業立于領域前沿之時。逐步進入MBD(基于3D產品的數字化標注技術)全面應用的航空工業,已經擠入世界航空領域的前沿即是明證。
站在流程之上看問題,如針對高端裝備制造業面臨的挑戰,筆者認為決策層重在“抓測評”、管理層重在“梳流程、統架構”、執行層重在“精模型、建平臺、優布局”,唯其如此,企業才能真正達到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不斷創新,實現智能制造。可見,中國制造的創新,不止于流程。流程在整個制造行業中的地位及其所屬,在信息化的今天,經過這十八字的概括中可得到一個言簡意賅的體現。
制造業明天趨向何方,我們以航空為例做一統籌安排。萬事不易,惟其不易,流程及其以上諸多才俞現價值。筆者常言,知不易,行更難。其實正是借用了《尚書?說命中》的“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作為套語。千年詩文悠遠宛轉,正如中國制造業一脈下來,必然的隨著社會潮流變化,走向并融于世界,甚而立于潮頭的趨向!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