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發展新特點
據了解,目前我國發放許可證的食品經營、生產企業有1180萬家。全國有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70%的市和30%的縣整合了食品和藥品監管職能,成立了獨立的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為食品藥品的監管提供了重要的體制保障。
由于從食品的初級品的生產到消費,要經過諸多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發生污染。我國農業生產和食品加工的規模化和集中度太低,從而導致市場上食品來源極其復雜,同時食品消費總量也明顯高于一般國家。實驗室常規的檢測方法和儀器很難及時、快速、全面地監控食品安全的各環節狀況。因此,市場上急需快速、準確、方便和靈敏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器。食品快速檢測儀器的市場目前主要集中于政府食藥監部門、食品檢驗檢疫機構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等。
部分章節節選:
第一章、我國食品快檢設備發展現狀
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規定了快速檢測可以在執法檢測中使用,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同時,2015年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有5條提到了快速檢測方法的需求。此外,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已被列入“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今后政府將加大對快檢技術及相關產業的扶持力度。
目前包括國標、行標等在內的現行有效快檢方法標準有130多項,其中以酶聯免疫法、膠體金法、放射受體分析和酶抑制法為主。這充分證明了快速檢測方法在食品行業需求的不斷增強,也體現了國家政府部門對于快檢技術的進一步認可。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器因其應用目的、要求和場合的不同, 分為實驗室快速檢測、現場快速檢測和在線快速檢測三大類儀器。
隨著產業發展和消費習慣的轉變, 微生物的檢測是必須的, 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將成為以后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發展的一個趨勢。另外, 鑒于實驗室快速檢測儀器和現場快速檢測儀器兩類儀器的優勢與劣勢, 裝備了試紙條、試紙盒等快速檢測設備的移動實驗室將成為現場快速檢測的發展方向。目前, 我國食品快速檢測儀器發展遇到的阻力主要是缺少國家或行業標準以及高效的前處理方法,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研發投入力度的加大, 相信我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器的發展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第二章、食品安全基層單位現階段建設情況
近年來,政府持續加大投資建設食品安全源頭基層單位。基層單位作為食品流通的關鍵環節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針對于基層單位的實驗室建設和儀器設備采購近年來也成迅猛增長的趨勢。“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強基層監管能力建設及各級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執法裝備配備實現標準化,全面推進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同時,“十三五”規劃指出要科學劃定縣、鄉級行政區域內食品安全網格,合理配備監管協管力量,到“十三五”末,縣、鄉級100%完成食品安全網格劃定。
2016年,國家發改委明確了第二批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單位名單。據悉,此次試點項目建設期為中央投資下達起一年內。此次國家共確定了182個項目為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第二批試點,其中包括95個項目為區域性檢驗中心(整合2個以上縣相關檢驗資源,為多個縣提供檢驗服務),87個項目為一般性檢驗機構(整合縣域內相關部門檢驗資源,為多個部門提供相關檢驗檢測服務)。
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全國首批30個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 試點縣名單,30個首批試點名單中包括9家區域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和21家一般檢驗機構。從公布的第一、二批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區域性檢驗中心地區分布來看,山東省、山西省和河北省建設較多。從公布的第一、二批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一般檢驗機構地區分布來看,江蘇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建設較多。
第三章、食品接觸材料新國標的變化
2016年,國家衛計委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等5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新標準相比較現有的標準對食品接觸材料范圍做了更為清晰的界定。新國標《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對企業責任做了進一步明確,包括對產品的非有意添加物質進行控制,確保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符合相應的食品安全要求等。
新發布的《相關標準》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遷移試驗條件的變化,對產品的耐溫性能和存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針對塑料制品、橡膠制品、紙制品等原測試溫度低、測試時間短的產品。二是新增加了許多原標準沒有涉及到的特定遷移量或殘留量的要求。三是部分理化檢測項目如橡膠材料及制品中酸性和油性模擬物的總遷移量下降了較多。針對于金屬材料及制品中的金屬元素的限值也下降較多,這些限值的下降給相關的分析儀器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據了解,新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中涉及到的分析儀器主要包括三類:一、樣品制備儀器中包括微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微波輔助萃取、超聲萃取、制備用薄層色譜;二、分離分析儀器中包括高效液相、氣相色譜、薄層色譜等;三、元素分析技術中包括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原子吸收、原子發射和原子熒光等。
第四章、“十三五”規劃為食品領域分析儀器采購帶來的機遇
2017年2月新發布的“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從政府層面上為食品領域相關儀器設備生產廠商帶來了大量的機遇。首先“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制修訂不少于30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評估轉化農藥殘留限量指標6600余項、獸藥殘留限量指標270余項。產品標準覆蓋包括農產品和特殊人群膳食食品在內的所有日常消費食品,限量標準覆蓋所有批準使用的農藥獸藥和相關農產品,檢測方法逐步覆蓋所有限量標準,這些標準的建立及方法的制定都離不開對相關食品安全分析檢測儀器的需求。
其次,“十三五”食品安全規劃指出,規劃期間要建立眾多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分中心和風險評估區域重點實驗室。同時,“十三五”規劃還指出要依托現有資源建設一批食品安全監管重點實驗室,升級改造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機構,建設進出口食品質量檢(監)測基準實驗室,升級改造部分省級進出口食品質量安全檢(監)測重點實驗室。這些新建實驗室對食品領域相關分析儀器設備的采購有著大量的需求,需要相關儀器生產廠商能夠提供針對于食品安全實驗室的整體解決方案,因此,具備這方面能力的廠商有望在這場競爭中獲得較大的優勢。
最后,“十三五”食品安全規劃為相關食品領域儀器設備的研發指明了方向,即重點支持研發冷鏈裝備關鍵技術、過程控制技術和檢驗檢測技術等。建立全覆蓋、組合式、非靶向檢驗檢測技術體系。研發食品中化學性、生物性、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識別與確證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生化傳感器、多模式陣列光譜、小型質譜、離子遷移譜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化快速檢測試劑、小型化智能離線及在線快速檢測設備30~50臺(套),制定檢驗規程120~150項,研制食品安全基體標準物質60~80種。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