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物流與供應鏈聯盟主辦的《勢不可擋:2017共享經濟趨勢下的物流新生態峰會》在京成功舉辦,一批來自全國的新思維物流企業老總參與本次峰會。本次會議的重要嘉賓有熊貓新能源COO劉忻、國美安迅物流集團總裁張昀、唯智信息副總裁雒成、運滿滿副總裁徐強、漢森供應鏈總裁黃剛、日日順車小微平臺總經理袁艦、云鳥科技CFO信蘋、多啦衣夢COO毛雯、漢森商學院負責人陳鶴天等。
本次會議以物流行業的共享經濟趨勢為背景,與會嘉賓分別從物流共享的風口、共享經濟下的物流模式玩法與痛點、共享經濟下的供應鏈交付創新、共享經濟趨勢下的物流變革、物流行業共享化背后的新能源汽車創新、服裝共享模式下的物流變革、高效物流生態圈的打造以及行業新物種等多個角度進行解讀。
國美安迅物流集團總裁張昀以物流行業的風口為分享話題,其表示:
共享經濟:過剩資源+共享的技術平臺+人人參與
共享經濟下的物流前景廣闊:倉儲配送等資源閑置
信息技術不是共享物流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共享物流平臺服務項目同質化:贏家通吃
撐到風口來臨的要素:有商流才有物流、注重資本力量、強化運營能力
國美的探索:戰略合作、企業并購拓展國美物流生態圈;和海爾合作探索共享庫存,系統中形成虛擬庫存
新形勢下的共享平臺圖譜(見下圖)
以下為其演講速記(有刪減):
安迅是一個特別傳統的公司,它的模型很簡單,它就是做電商的倉儲,同時也做家電的倉干配一體和服務,非常非常傳統。共享經濟下的物流完全不懂,因為我們是傳統企業,我們在當當網的時候雖然用了一些外部資源,但是自己沒有運行過整個共享經濟平臺下的物流體系。今天我帶著問題和基礎的想法,想拋出來像拋磚引玉一樣,了解在共享經濟下做共享物流大咖們,大家有什么好的思路和想法供我學習和參考。
我們是一個傳統企業,我們想把它打造成一個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公司。我在國美發現,通過自身的發展,好像基因不太對,因此我們想通過戰略合作或者通過企業并購的方式,延伸我們的能力,建立安迅物流整個物流的生態圈。在這個過程中,我看了很多企業,壹米滴答、貨車幫、運滿滿等等,看完我反而懵了,因此我發現共享經濟下的平臺的公司雖然多,但是好像沒有哪家走的特別特別突出,或者我沒有看懂。
一、共享經濟:過剩資源+共享的技術平臺+人人參與
我的主題《物流共享下的風口》,為什么用這個主題名字?共享經濟誕生以來,1978年德州的教授提出了這個概念,1999美國人的實踐第一次正兒八經的拉開了共享經濟的序幕,通過幾年的運行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模型,運行完之后得出了三個結論大家耳熟能詳:過剩的資源、共享的技術平臺、多人的參與。
(一)共享經濟的物流是風口還是坑
我們通過這個模式也做了自己的嘗試,覺得還是不錯的。這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共享經濟發展的非常快速,在國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國內我們僅僅對物流企業里邊,這些物流企業都是用共享經濟的模型搭建出來的,比如貨車幫、G7、運滿滿,我看了很多企業都是這樣。但是我看了之后產生一個疑問,我們現在的共享經濟的物流是風口還是坑?風口來了嗎?我們接下來對它進行調研,現在至少從行業觀察來看,整個行業還是處于閑散亂的過程中。
(二)資源閑置的背后:共享物流的前景
我們的貨車的空載率37%,很多人覺得這個數據有高有低,但是空載率仍然很高,我們的倉儲在全國九千萬平米倉儲閑置,很多貨主找不到特別便宜合理的倉儲,我們的配送資源實際在城市里面重置,特別重置。比如我們在很多大廈至少來自10到25家送貨,量大的是京東,還有順豐,也有中小的快遞,每個人在爬樓梯,我很同情我們的快遞員,他們上來的時候背著一包東西爬樓梯,特別特別慘,快遞公司變得盈利難,配送員掙錢變得特別特別難,劉強東同志當配送員掙不了錢當CEO去了,開個玩笑。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共享的場景非常多,安迅雖然不是一個互聯網化的公司,但是安迅也做了一些共享的活動。我們和海爾嘗試做了共享庫存的模式,最近在運行非常好,卡薩地的品牌非常高端,非常貴,我們也在銷售,國美也在銷售,海爾也在銷售。原來各采購自己的,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的庫存壓力特別大,我們和海爾日日順溝通,我們把庫存放在一起,是虛擬的,雙方都可以賣,誰賣了就占用這個庫存,我們發現效果特別好,雙方的庫存迅速下降,周轉率提高。
從這個嘗試發現,其實在共享經濟物流,未來的前景非常非常廣大,機會也非常多,這個機會雖然多,但是未來誰可以走出來,誰可以用最好的模式占領市場,我們也沒有看到。我希望聽到在座的嘉賓精彩的發言。
二、共享物流的要素
(一)信息技術不是共享物流的核心競爭力
大多數以技術平臺切入進去,我發現信息技術已經不是物流,尤其是共享物流的核心經濟,大多數的平臺越來越趨同,雖然當時是不一樣的,每個公司走的越來越像,無論那個公司包括已經倒閉的公司,他們的服務都有信息交換,打破不對稱的情況,引進了租賃、集采,非常非常的雷同,因為我們在互聯網也待了幾年,如果一個平臺模型用比較輕的模式切進去,這個又不能成為黑科技,沒有什么黑科技的東西,這個行業特別容易形式一家獨大,比如電商。
電商也是十幾年走過來,遺憾我們的策略出現了一些問題,只剩下了阿里和京東,其它任何一家想成為綜合平臺沒有機會了。因為整個服務體系的搭建,能力的搭建完全同質化,這是我們的收益過程,也是非常激烈的競爭環境,沒有多加并存的機會。所以共享經濟下的物流未來怎么發展?誰才能到下一個風口的來臨。
(二)有商流才有物流
我覺得第一,有商流才有物流,我們從早期的時候,京東創立了物流,阿里更不用說,主要來自阿里體系,必須有商流才有物流,安迅物流這樣相對封閉的體系,因為有了商流,因此它的物流體系比較健全和穩定,沒有商流沒有集貨的能力,它的生存空間可能會小除非你作為一個工具,我特別看好的是G7,我不去商流,因為做不了,就做一件事就做工具,當年挖黃金的時候鋤頭就掙錢了,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你們都是做互聯網的,物流用的少,傳統用他的特別多,但是他不涉及后端的東西,只收服務費用,沒有商流可能比較困惑。
(三)注重資本力量
中國的資本現在過剩,流動過剩,因此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的時候,守不了三個月。摩拜是我們老鄉干的企業,是熊貓資本投資的,當時炫的時候我們好驚訝,可是小黃車一系列出來,現在的爭奪局勢是看背后的資本有多厲害,尤其是產業資本的公司更厲害,為什么小黃車跟阿里合作,摩拜也找騰訊合作,不僅要錢,不僅要大量的資金需要發展,還要產業成本,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你的發展才會迅速,才有機會靠規模贏得市場,因為其它的東西不太具備核心競爭力,你建立的車輛買回去拆一拆,把團隊挖不去也不花多少錢,只有規模在互聯網競爭中才厲害,在你的發展上可以助力。
(四)強化運營能力
最近在網上炒的最火的人就是大區的人吃空回扣的事情,實際這些消息冷靜一想,背后能力是什么,背后的含義是什么?證明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大家的運營能力不到位,靠資本發展,你的運營能力相對比較偏弱,還是具備某一個能力運營能力比較強的公司會笑到最后。否則僅僅靠平臺的能力,就會出現Uber這樣被滴滴合并掉的情況。
如果有細分的能力你永遠打不垮,比如電商當當網,它成為不了綜合的平臺,但是可以成為細分領域的領頭羊,京東現在是當當的10倍流量,但是圖書不到它一半,因為當當在圖書領域的運用能力很強,因為獲取了收益,不是京東投不了,一個企業做大了以后,你就會大企業的毛病,有大企業的困惑、大企業的僵化,在小公司的靈活性比較強。
共享經濟下小公司更有發展前景和活力,就是這個原因。比如服裝,唯品會在行業里面是比其它公司好的公司。他們的能力不是靠技術能力,甚至不靠資金能力,靠領域專業的運營能力,因此獲得的生存的空間。這三個方向是我們最近研究過程中的個人觀點,不對的請大家指出。謝謝!
(審核編輯: 智匯小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