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將在烏鎮開幕,本次會議將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規格超前,習近平主席將首次出席大會做主旨演講,多位外國領導人、20多個國際組織負責人、600多位互聯網企業領軍人物、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共2000多名互聯網名人、專家學者都將參加這屆大會。
大會將設10場論壇、22個議題,涉及網購安全、互聯網創新發展、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數字經濟合作、互聯網技術標準、網絡文化傳播、互聯網治理等關系到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前沿熱點問題。仔細研究這些議題,我們可以發現,如果說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更多是中國“向前看”集中展示自己20余載互聯網發展成果的話,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將肩負起一個世界文化、經濟領跑者的責任,更高規格、更廣泛地與全世界一起探索互聯網治理、網絡文化傳播、互聯網創新發展等多方面的未來前行的方向。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網絡大國,中國現有400萬家網站,截至6月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48.8%,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4G網絡,參與全球范圍內的5G標準制定、技術研發等;全國提供教育、新聞、醫療保健等專業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網站共計2.09萬個……正如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6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的:“我們過去常說,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現在,我們很可能就站在這樣一條起跑線上。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發達國家擁有更大的優勢。”
是的,PC互聯網時代,中國落后美國半個身位;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和美國在同一起跑線;而在物聯網時代,中國攜供應鏈、制造業的優勢,將徹底領跑世界。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里中國發起的全球購物狂歡節,憑借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大國條件,創造了一天交易額超過912億人民幣、每秒完成金融支付8.59萬筆的奇跡,刷新了交易、物流等的世界紀錄,在互聯網應用領域向全世界交出了令人驚羨的答卷。
中國互聯網的諸多創新已經造福全世界,中國在互聯網應用層面取得的成果,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社會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創新等,都將成為全球的最佳實踐,最終造福全人類。
作為世界網絡大國,中國還兼具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大國的雙重身份。如今,在各行各業推動“互聯網+”成功實施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戰略,正在催生一場“新工業革命”,十八屆五中全會更提出了“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而要建立“網絡強國”,無疑要在世界經濟技術發展以及推進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承擔更重要的責任。
網絡技術的發展普及造就了西方網絡大國的天然優勢,在網絡資源配置、技術標準、內容生成等方面都處于壟斷地位,這是網絡空間治理體系進程的最大障礙。當前,中國積極推動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的建立,倡導全球互聯網治理要維護各國的網絡主權、要體現和平利用的原則、要體現普惠共治的原則。
互聯網讓世界成為“地球村”,全世界的發展正在“拐彎”。中國的“互聯網+”和美國能源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相對應,都在嘗試著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的超越自我、超越對手的快速拐彎中。“地球村“時代,人類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互聯、互通和共享”,烏鎮精英匯聚,中國將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把握機遇找準方向,“彎道超車”成為領跑者,更為世界未來發展尋求新路標,最終構建起惠及全世界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讓世界人民共享網絡發展帶來的福祉。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