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風靡全球并先后成為多國的國家戰略。研華作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國際級領導廠商,對內大刀闊斧自我革新,對外幫助客戶轉變,2014年品牌價值以24%成長再次獲得臺灣國際品牌第十名,在中國大陸的品牌影響力也不斷加碼和擴大,曝光度也與日俱增,已經成為工業4.0大趨勢的名角、要角。
在工業4.0概念尚未提出時,研華的研發思路和產品布局就已經在朝這個方向努力。2010年,研華提出要“深耕物聯網,做智能地球推手”,從早前成立研拓子公司,并購寶元數控,到去年7月與上銀聯手打造機器人策略聯盟并大力推廣智慧工廠的應用可見一斑。2014年,研華發布智慧城市白皮書,今年年初發起WISE-PaaS智慧云平臺聯盟,最近又高調發布《物聯網&智慧城市創新應用案例集》,從ASF、TiC100智慧城市與物聯網創新創業競賽,到WA+聯盟,WISE-PaaS聯盟,無不顯示其在行業的動作及“推手”的決心。研華(中國)設備自動化業務發展總監李國忠說,研華要做工業4.0公司,軟硬兼施,加持軟實力,強化服務,用物聯網思維專注、創新推進工業4.0。
研華要做工業4.0的推手
據日經BP清潔能源研究所(Nikkei BP Clean Tech Institute)研究成果顯示,整個物聯網和智慧城市到2030年將引爆巨大商機,能源、城市管理等每一個產業都是萬億美元級別的產值。這個巨餅如何瓜分?當前,平臺化、生態化是整個產業的趨勢,不僅傳統制造業,幾乎所有的行業、企業都面臨危機亟待轉型,小米、華為、IBM、BAT巨頭們等紛紛涉“物”,時下更是盛行小米聯盟、蘋果聯盟、谷歌聯盟等,似乎誰沒有“互聯網+”、物聯網,誰不談聯盟,就OUT了。在紐約堡自動化展上,研華一位員工對外稱“不要再叫我們工業電腦公司了,請叫我們工業4.0公司”,對此,李國忠表示其中有兩個深意,一是研華能為想要變成工業4.0公司的企業出力,滿足客制化服務更多需求;另外,研華本身要做工業4.0公司,從公司的運營、研發、采購、制造、物流、服務、營銷等全部流程用信息化系統串聯起來,實現智能化運作。在一季度的WISE-PaaS發布會上,研華透露將打造分享經濟時代的物聯網生態體系,而工業4.0作為生態體系中較為成型的領域會有專屬生態圈, 研華目前已經組建產業聯盟WA+平臺,在平臺里合作廠家可以進行經驗交流和案例分享,逐步推進產業落地。除了不遺余力推動工業4.0,公司還成立了工業4.0小組,并計劃把昆山和林口園區打造成為工業4.0深耕示范點,以期形成標桿示范來復制推動產業落地,擴大市場布局。李國忠說,研華要做工業4.0的推手,在產業的上中下游每一個環節,硬件方面會提供高彈性MVP【運動控制(Motion)、機器視覺(Vision)、平臺計算(Platform)】組合,并在硬件上面開發軟件如WebAccess+組態軟件來提高硬件附加值,此外還有專業的子公司和客制化小組來服務客戶。
專注、創新是工業4.0的核心精神
德國工業4.0,美國AMP2.0,日本IMS及機器人計劃,加之中國版工業4.0的《中國制造2025》,在這一輪智能化革命中,誰先占領先機,誰就能在下一輪競爭中占據高點。李國忠認為,日本在模仿德國的基礎上實現了跨越式創新,美國開放的環境造就了偉大的蘋果公司,結合現有國情,在既有經驗的借鑒下,中國的山寨及全門類產品怎么轉化為創新、如何做精顯得至關重要。當前,一窩蜂以“工業4.0”為噱頭的跟風企業很多,以政策之名圈錢的不在少數,追求高大全、包山包海的公司也比比皆是。對此,李國忠認為,工業4.0的核心精神是專注與創新,企業的上中下游發展不可能齊頭并進,并非所有的企業都能馬上套用工業4.0,馬上套用必會導致成本太高、水土不服,應結合自身情況逐步實現自動化、信息化,最終實現智能化。任何一個轉型升級的項目,這些關鍵因素要到位,缺一不可:高層及策略的強大支撐,關鍵人才、技術的導入,項目的專注研發,實施方面的控管和執行。如果企業條件不夠或對行業不專,可采取外包或并購等方式進行。
關于創新,李國忠認為,獨特的idea非常重要,與此同時還需整合生態鏈,與別人協同開發,實現快速上市才是成功的關鍵。產業的發展瞬息變化,如果每一個組件都要自己去做,待產品開發出來,可能已經錯過商機。
物聯網思維貫穿互聯網+、工業4.0的始終
談及工業4.0與“互聯網+”時,李國忠說,中國的“互聯網+”和工業4.0、物聯網的概念沒有沖突,“互聯網+”能夠把很多領域加進來,提出來的原因應該是追求“先富帶后富”的示范效應。他表示,工業4.0最簡單的概念就是讓設備智能化,再信息化串聯起來,讓產品快速上市,其本質精神是利用物聯網的三層架構:第一層——全面感知,第二層——可靠傳遞,第三層——智能運算。如設備或者生產工位是一個一個的點,這些點將會變成一條條生產線,很多的線會變成一個面,與之對應的是設備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再到設備的智能化與信息化串聯,即使用物聯網概念讓生產、管理和運作更加高效、節能。
物聯網時代,研華提出自己獨特的一套物聯網思維,即“以‘軟硬結合’的方式來實現企業研發、生產、管理、營銷、服務等環節的智能化”。或許正是基于對時代的理解和自己獨到的理念,研華不斷進行著產業深耕。李國忠說,目前整個公司全流程全部以“物聯網思維”貫穿始終,在一些生態鏈里面,研華希望構建一個不同層次不論是水平還是垂直的生態鏈,對產業進行整合,軟硬服齊頭并進,以PaaS、SaaS、IaaS為理念,與伙伴分享合作,把物聯網“蛋糕”做大。
(審核編輯: 智匯工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