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福建省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2017年修訂)》(以下簡稱《辦法》),全面建立覆蓋全省、統一規范的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采取省里支持一塊、市縣集中一塊的辦法加大流域生態保護補償金籌措力度,促進流域上游地區可持續發展和全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詳情]
近年來,環保監管執法與治理力度等方面不斷加大。而不斷趨嚴的環保制度也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同時,能源結構也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大變化,取得的成果豐厚。但我國能源的能源革命依然艱巨。[詳情]
“土十條”落地已一年有余,土壤修復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競爭業態初現。雖然土壤修復市場參與者眾多,但市場結構分散,集中度不高,修復技術有待提高,土壤市場仍未完全釋放,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十三五”市場空間約1100-5900億。[詳情]
在11日由科技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環保技術與產業發展推進會暨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智慧環保高峰論壇上,宜興市委常委、環科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呼吁,“當前,我國環境保護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代。[詳情]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高級別會議11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會議的召開致以熱烈的祝賀,向出席會議的各國代表、國際機構負責人和各界人士致以誠摯的歡迎,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詳情]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8月29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八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詳情]
環境保護部水環境管理司負責人9月6日向媒體通報,一些地方落實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硬任務進展較慢,距離“水十條”時限要求有不少差距。[詳情]
云南省日前印發《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明確,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對新建項目要廣泛采用PPP模式。陜西、貴州日前也發布了推進PPP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2019年),其中陜西提出力爭三年內開工建設PPP項目300個,總投資4000億元,貴州將篩選出1000個PPP項目進行重點推進。[詳情]
為貫徹落實我國環境保護工作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要求,進一步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指導全國各地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了《環境保護部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詳情]
近期,GEP Research發布《全球及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發展報告》,根據報告,2016年,全球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約為3500億元左右,其中美國約為950億元、占全球的比重為27.1%,歐盟約為630億元、占全球的比重為18%,日本約為520億元、占全球的比重約為14.9%,中國約為843億元、占全球比重為24.1%,位居全球第二,其他地區約為557億元、占全球的比重為15.9%。[詳情]
在國家大力治理環境污染的強力推動下,沉睡已久的環保裝備制造業被喚醒,并將迎來新一輪的飛躍式發展。針對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水平低、低檔過剩、高檔缺少等現狀,企業亟需從技術和品牌上發力。[詳情]
“土十條”落地超過一周年,極大促進了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的發展進程。不過,目前我國土壤修復技術長期停留在實驗室水平,十分缺乏經濟有效的土壤修復產業化成熟經驗。人才缺乏、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專業設備匱乏、行業標準體系不完善等短板仍需短板。[詳情]
8月29日,環境保護部趙英民副部長在京主持召開重點行業排污許可制度試點工作調度會。趙英民指出,排污許可制工作開局良好,但是隨著改革深入,一些固定污染源制度改革難點也開始顯現。趙英民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視,認真總結經驗,妥善處理環境管理遺留問題。[詳情]
“今年,我們將共同迎來一場水環境領域的驗收考試,在‘水十條’落地實施的關鍵節點,在政策驅動和需求升級的雙重加持下,單體項目治理時代退出歷史舞臺,水環境綜合治理大勢所趨,萬億級市場空間即將釋放。”[詳情]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危廢產生量也不斷提升。作為固廢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危廢處理市場前景被廣泛看好。[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