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了《關于促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強調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以發展出能夠解決中國特有復合型環境疑難雜癥的有效技術。[詳情]
前兩篇文章為大家分析了我國環保產業未來技術升級的發展趨勢和國內技術創新的現狀與難點,以及企業實現技術創新升級的有效途徑,(相關新聞:深度解讀環保技術創新未來發展趨勢(上篇);深度解讀環保技術創新未來發展趨勢(中篇) )本篇繼續為您剖析環保產業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以及成功案例。[詳情]
水資源稅費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為破解我國水資源短缺難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促進我國水資源節約保護、抑制地下水超采和不合理用水等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對我國水資源稅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對下一步水資源稅改革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詳情]
污水可生化性指的是污水中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即污水生物處理的難易程度。污水的可生化性取決于污水的水質,即污水所含污染物的性質。若污水的營養比例適宜,污染物易被生物降解,有毒物質含量低,則污水的可生化性強,反之亦然。適于微生物生長的污水,可生化性強,不適于微生物生長的污水可生化性差。[詳情]
碧水源預中標30億定州市城市雙修工程 保護白洋淀上游水生態環境
日前,由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聯合光控特斯聯(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市政中南總院等7家單位組成的聯合體以綜合評分第一的成績預中標“定州市城市雙修工程”,項目總額逾30億元。[詳情]
近日,蘇伊士新創建成功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多個水務和固廢資源管理項目,包括簽訂總投資1.9億元人民幣的珠海高欄港經濟區工業污水處理項目,贏得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優化、運營及保養項目以及澳門玻璃樽破碎設施的營運及保養項目,與當地政府攜手推動循環經濟,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實施。[詳情]
河北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2019年重點工作意見》
2月11日下午,河北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審議通過了《河北省2018年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情況和2019年工作要點》《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2019年重點工作意見》《河北省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2018—2035年)》及9個專項規劃。[詳情]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獲水利部批復 或為2019年全國開工最大水利工程
2019年新年前夕,備受關注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于2月1日正式獲得水利部批復。這標志著這項由粵海水務牽頭投資建設,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全面開工前所有審批要件全部完成。根據計劃,該工程將于2019年上半年全面開工建設。[詳情]
2018年底,中國水環境集團正式加入國投大家庭。未來集團作為國投集團旗下發展水務和水環境業務的主平臺,將充分發揮技術、管理優勢,在國投集團的全力支持下,推動我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的水環境治理民族品牌。[詳情]
生態環境部:關于征求《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一批)》(征求意見稿)
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一批)》(征求意見稿)。[詳情]
由于缺乏經營性,水環境綜合治理中的融資問題顯得尤為迫切。同時,水環境治理又是超大金額PPP項目的聚集地,項目規模動輒幾十億甚至過百億。如此大的市場空間,僅靠地方政府財力遠遠不夠,“錢從哪兒來”的問題受到廣泛重視。現階段水環境治理PPP項目大多采用政府付費或可行性缺口補助方式,僅少數項目涉及使用者付費。[詳情]
在近期舉辦的“綠色工廠創建,未來何去何從”的主題沙龍上,綠色工廠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立章對綠色工廠創建進展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和解讀。他從幾個維度對綠色工廠創建的均衡性和充分性進行了深入分析。[詳情]
青海省出臺并實施《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青海省于近日出臺并實施《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對打好藍天保衛戰、打好鄉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等八場污染防治攻堅戰標志性戰役作出具體部署。[詳情]
1月20日,中國環境報社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國內國際十大環境新聞,并請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和國際合作司有關負責人對國內國際十大環境新聞進行解讀。[詳情]
財政部:2019年將加大環保領域財政投入 設立環保PPP專項資金
日前,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北京接受了多家媒體的聯合采訪。劉昆指出,2019年財政部將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在具體的工作部署上,2019年財政部將聚焦重點,增加對脫貧攻堅、三農、科技創新、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投入,減少“三公”經費及一般性支出,同時針對個人及小微型企業,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更為明顯的降費等政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