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以及特高壓交直流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電源、電網特性都發生了變化較大。 為了適應我國電網發展的新變化,確保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國家電網的科研人員一直在努力,研發了很多“高大上”的電網新技術,可以說這些技術是當今世界最"牛”的電力技術![詳情]
配電網是從輸電網或地區發電廠接受電能.通過配電設施就地或逐級分配給用戶的電力網,它在電力網中起著分配電能的重要作用,不單如此,規模大、結構復雜、點多面廣也是它的重要特征。與配電網關系緊密的還有輸電網,但是論元器件數量級的話,配電網是遠遠超過輸電網的,配電網的網絡結構龐大且復雜,而且由于故障或負荷轉移操作中開關的開合,經常發生變化,節點眾多,所以其覆蓋面非常之廣。[詳情]
為轉變能源利用方式,推動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升級,今年上半年,電力企業扎實推進電能替代各項工作成效明顯。通過主動謀劃,爭取政策扶持力度;深入調研,全面挖掘電能替代需求項目;快速響應,加大配套電網建設進度[詳情]
《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7》報告發布[詳情]
X-eCloud企業云平臺已成功進駐大唐南京發電廠,完全實現了SIS廠級監控信息系統采集接口虛擬化改造,是云計算產品助推工業控制云計算轉型的開創之作品。[詳情]
官方!16部委印發《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
8月14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文件明確,“十三五”期間,全國停建和緩建煤電產能1.5億千瓦,淘汰落后產能0.2億千瓦以上,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靈活性改造2.2億千瓦。[詳情]
中國的煤電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中國煤電的生存條件堪憂,要給煤電創造條件,讓煤電優雅地活到該活的年限。[詳情]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16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 。并公布了各省煤電調控規模、各省煤電機組停建及緩建名單 。[詳情]
近年來,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各級政府堅持規劃引領,完善政策支持,開拓應用市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技術水平不斷進步。 目前我國光伏發電已建立了完備的產業體系,設備制造、系統應用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詳情]
國家發改委聯合16部委共同發布的《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近年來,我國煤電行業的裝機結構不斷優化,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節能減排改造效果顯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詳情]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此前發布的《2017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指出:第一季度,全國水電完成投資同比下降13.2%,受來水偏枯和上年底蓄能值相對偏低的影響,全國規模以上電廠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4.1%;全國水電設備利用小時623小時、同比降低68小時。[詳情]
如何看待邁向可再生能源利用零補貼時代一小步的風電平價上網實踐?
近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的通知》,這一通知雖引發了輿論關注,但對于當前風電的行業的影響短期內并不顯著,最主要的原因是風電平價上網并沒有超出業內從業者的預期。風電平價上網時代遲早要到來,這是在世界范圍內,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必然規律,平價上網對于風電而言就是從政府扶持到自由化市場競爭的形成的過渡時期。[詳情]
電力企業要順應電改,做好配售電,管控成本,嚴控投資規模,加大清潔高效能源發展力度。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還是要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要建立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發電之間的補充和調峰機制,提升整個網絡的調節靈活性。電網的定位和建設也要和當地的能源格局相匹配。[詳情]
8月8日21時19分、8月9日7時27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相繼發生7.0級、6.6級地震。災難面前,眾志成城。電力能源央企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成立地震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所屬單位展開安全隱患排查,力保地震災區電力供應,并迅速組織救援力量展開行動,承擔起抗震救災的重任。[詳情]
重型燃氣輪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先后經歷了E級、F級和H級幾代產品,目前西門子的SGT-8000H重型燃氣輪機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重型燃機產品之一,而西門子打算進一步衍生其技術。[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