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2016年8月17日--丹麥優傲機器人公司(Universal Robots)作為人機協作機器人全球領導企業,以“人機協作機器人”掀起了“工業5.0”的新時代浪潮。[詳情]
隨著我國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領域的持續帶動,傳感器在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工業自動化設備、汽車電子、環保檢測與治理、醫療器械、智能家電等整機產品中的應用更為廣泛,不斷拉升了我國傳感器產品的市場規模。[詳情]
這幾年云計算的快速發展是每一個IT人所見證的,而初期的發展更總是看起來一帆風順。隨著微軟、谷歌、亞馬遜、阿里等企業爭相發布云計算產品,云服務的同質化就顯得越來越明顯。[詳情]
近日,韓國最大的英文綜合性報紙《韓國先驅報》發表文章,援引韓國投行HMCInvestmentSecurities的研究報告,分析了全球機器人產業趨勢和中日等國機器人企業并購動態。[詳情]
當前,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重要領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將對全球制造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并改變全球制造業的發展格局。[詳情]
一方面,鋼企重組、產能轉移、“鋼鐵換金融”等一系列涉及鋼鐵行業的大動作并沒有在短期內看到回暖的跡象;另一方面,美國和歐盟也都將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前置化,意圖將中國鋼材擋在家門外。這一切都迫使中國鋼鐵業向高端突圍。鋼鐵智能化,開始被更多的鋼廠所提及。[詳情]
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于我國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實際,促進城市科學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推動城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積極實踐。[詳情]
近日,華為在蘇州舉辦了“新ICT,讓城市更智慧—華為智慧城市生態圈行動計劃發布會”。會上,華為發布了“一云二網三平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整體架構,以及華為智慧城市生態圈行動計劃。[詳情]
近年來,隨著大量數據的支撐和算法的發展,機器能夠對現實中的場景進行抓取和捕捉,并通過算法將真實場景進行數據化,使之能夠對被機器識別,達到對現實的感知。[詳情]
1986年,美國科學家查爾斯·赫爾開發了第一臺商業3D打印機。此后,3D打印一直被視作一項引領產業革命的技術,距離產業化應用似乎指日可待。然而,時至今日,它并未如人們預期的那樣給制造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詳情]
若論2016年中國經濟領域的十大關鍵詞,“新經濟”無疑是十大關鍵詞中的關鍵與核心。[詳情]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汽車數量迅速增加,交通出行量大幅上升,使得巨大的行車需要與有限的交通基礎設施之間的沖突進一步加劇,這樣必將催生出龐大的智能交通產品市場。[詳情]
7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向社會發布《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其中指出要應用大數據技術建設智慧城市。[詳情]
德國“工業4.0”概念自2013年表態以來便席卷全球,這個談資的探討及活動層出不窮。工業4.0是一個理想世界,也是全世界工業努力的方向。[詳情]
相較于市場上出現的同類機器人產品,基于自主研發技術,新松七軸機器人在負載或成本上都更優。國產機器人將跨入人機協作新時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