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會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成立的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主辦,共同就中國兩化融合進行高峰交流,總結兩化融合創新模式和實踐成果,分享制造業與互聯網跨界融合、“雙創”的典型經驗和主要做法,研討融合創新發展新路徑,并就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推進進行深度探討。[詳情]
最近,關于工業4.0、智能制造的爭論特別多:長征七號是不是工業4.0? 工業4.0是不是一場革命?鋼鐵行業首先要追求個性化生產嗎?我覺得,產生這些爭論的原因,部分是對理論的本質理解不深、容易陷入邯鄲學步。[詳情]
【解讀】中國建材聯合會發布《建材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近日,中國建材聯合會發布了《建材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詳情]
中國要發展物聯網,應以下列五大主軸建構適合發展物聯網的產業環境:積極進行物聯網應用服務頻譜規劃、掌握物聯網垂直應用標準規范、建構物聯網云端服務營運平臺、鼓勵產業投入數據分析預測關鍵技術,以及建構具彈性系統架構之云端數據中心,以引領產業革命與商機、規劃新局。[詳情]
8月19日,工信部等四部委印發了五大工程的實施指南,這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首批文件,也是最為核心的配套方案。[詳情]
8月24日訊 羅克韋爾自動化主辦的“互聯企業CEO論壇”日前在上海和北京召開,約五十位中國企業的CEO及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智能制造對各個行業的影響。[詳情]
據美國交通部稱,僅在美國,機動車每年的行駛里程數就超過了4萬億英里。為了理解這一數字所代表的距離,想象一下光從太陽到達地球大約需要8 分鐘,但走完美國機動車每年行駛的里程則需要8個多月。[詳情]
銷售額增加6.4%、利潤增加24.6%、開箱合格率提升至99.6%、制造效率每年提升30%、制造成本累計下降25%……一連串數字反映的正是創維這一年來經歷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恰恰就發生在實施了機器人戰略和智能制造戰略的創維身上。[詳情]
據消息,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張有生撰文稱,降低企業用電成本作為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的最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預計今年直接交易可降低企業用電支出374億元。[詳情]
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推進和國家產業政策的不斷加持,本土工業機器人企業已迎來良好發展契機。雖然市場前景一片光明,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設計、技術、人才、模式等四方面挑戰。[詳情]
作為科技新秀的機器人產業,正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球范圍內興起。一些機器人生產以外的企業看到了機器人產業強勢的發展苗頭,都紛紛投資布局。今年前三季度以來,全球的巨頭攜帶他們的智能機器人輪番登場,十分奪人耳目。[詳情]
截至目前,神華、華能國際和建投能源已經公布了半年報,三家上市電力公司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詳情]
上世紀80年代,東莞與南海、中山、順德,作為珠三角地區崛起的四座經濟發展迅猛的中小城市,被并稱為“廣東四小虎”。[詳情]
與雷軍設下十億賭局、手機開機設置成自己照片、親自擔任格力代言人……近年來格力董事長董明珠頻頻以各類奪人眼球的新聞出現在公共視野,頗顯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被人冠以“董小姐”、“網紅”的稱號,而格力電氣營收的放緩甚至下滑更將其推入了爭議的漩渦。[詳情]
在中國工廠的很多車間里,各個生產設備之間、生產設備和控制器之間,都已經基本實現了連通。再牛逼一點的公司里,整個工廠已經通過制造執行系統(MES)連通起來,而業務部門全部通過ERP連通起來了。[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