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巴黎發生重大恐怖襲擊事件,有專家分析,恐怖主義分子威脅還將在多地開展類似活動,信息安防產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為提升。巴黎恐襲發生后,全球資本市場以及我國有相關業務的公司在短期內會受到哪些影響?[詳情]
11月18日消息,SAP中國峰會在京召開,會議第二天的主題圍繞“工業4.0”展開。一個企業是否可以用有第六感,是否可以擁有靈魂,企業是否可以擁有生命,擁有未來,在SAP峰會這里可以找到答案。[詳情]
全球智能系統(Intelligent Systems)領導廠商研華公司宣布,將以總價99.85百萬美元(約新臺幣33億元)向美國私募股權公司Graham Partners購買旗下B+B SmartWorx, Inc. 100%之股權。[詳情]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智能物流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2014年,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中國超過1800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詳情]
在強大的政策推動與巨大的市場潛力誘惑下,上市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與并購可謂風起云涌,持續走熱。[詳情]
隨著近來各大媒體對3D打印的爭相報道,人們越來越樂意敞開胸懷去擁抱這門新技術。然而,據聯合國調查,在一些相對落后的國家,這些高新科技卻受到種種限制。WIPO在2015世界知識產權調查報告中稱幾乎所有的科技專利來自于逐漸膨脹的高新技術,如:3D打印,機器人和納米技術等,而且百分之75的專利來自于日本,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和韓國等國家。[詳情]
1860年的中國命途多舛。在北方,英法聯軍進京,火燒圓明園,咸豐皇帝倉皇北狩,并在次年死在熱河行宮,將這個破碎的帝國連同不滿10歲的繼承人愛新覺羅·載淳,一同留給他的嬪妃葉赫那拉氏——后來的慈禧太后。這一年新簽訂的《北京條約》,又為這個破敗的帝國增添一筆高達800萬兩的戰爭賠款。而此時,帝國的賦稅要源,南方的半壁江山,已然淪入太平天國之手,形容這段歷史時,有一句老生常談——落后就要挨打。[詳情]
2016年全球將會使用64億個物聯網(IoT)設備,比今年成長30%,到了2020年,全球所使用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將成長至208億。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16年全球將會使用64億個物聯網(IoT)設備,比今年成長30%,屆時每天將有550萬個設備連網。[詳情]
新能源汽車作為技術革命和生活方式變革的一分子,正在蓄力前行。工信部最新公告顯示,根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5.07萬輛,同比增長8倍。除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國家還提出新能源車不限購以及新能源車市場需求持續旺盛,這都促使新能源汽車狂飆突進。業內人士預見,未來新能源車的產量還將繼續增長。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成熟也開始凸顯,能源供給網絡的鋪設、充電技術的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業鏈之間的相互協同仍需要完善。[詳情]
“預計未來10年內,我國單純的動力鋰電池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600億元,上游鋰礦資源、中游關鍵材料與下游電芯組裝市場將迎來持續利好。”11月11日,在第3屆中國(武漢)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行業專家預計,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今年動力鋰電池的市場份額會達到38%,產能也將高達50億安時,市場需求的饑渴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得到緩解。[詳情]
鋼材市場低迷,已經嚴重影響到鋼鐵企業的生存狀態。目前全行業虧損嚴重,鋼廠在為“現金流”而生產。10月鋼鐵行業PMI指數僅為42.20%, 較前一月份43.70%有所下降。[詳情]
面對經濟下滑、產能過剩等諸多不利因素,身處爬坡過坎關鍵時期的東北制造業,正在不斷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以創新驅動老工業基地的再次升級。實現東北制造業轉型升級,不僅需要不斷抓住市場需求,還需要通過創新驅動搶占技術高地。[詳情]
德國總理默克爾將于10月29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據報道,“創新”將成為兩國對話的重要議題,雙方將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工作。[詳情]
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的重視與日俱增。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無論是面對各級領導者,還是身處企業家和科技工作者當中,習近平對創新念茲在茲,將之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詳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李傳鋒研究組,成功實現確定性單光子的多模式固態量子存儲,一次可以存儲100個量子比特,創造了世界最高水平。該成果發表在10月15日的世界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