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飲料行業智能工廠系列(二):智能化食品工業的發展 食品設備用武之地更加廣泛
?工業4.0又稱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中國傳統食品制造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也會給新興食品工業帶來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空間。智能工廠、智能生產將成為未來食品工業發展主流。我國將大力支持智能化食品工業的發展,未來,食品機械用武之地將更加廣泛。 [詳情]
食品飲料行業智能工廠系列(一):從娃哈哈、蒙牛、加多寶飲料企業,看“互聯網+”形勢下傳統產業如何轉型?
對比以德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工業4.0,國內的生產制造業相差的不只是數字所表達的級別,而是中國當前還沒有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環境[詳情]
近日日與重慶兩江新區簽約的是重慶德爾森傳感器技術有限公司,由德國Muese公司與中方數家公司合資成立,研發制造的傳感器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車、智能建筑與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工業4.0系統等六大領域。此次簽約項目將采取“1+1+1+1”的推進模式,包括傳感器生產制造方面的MEMS單晶硅傳感器項目、傳感器技術支持方面的中德傳感器研究院、傳感器人才支持方面的中德智庫基地,以及重慶傳感器創業學院。[詳情]
汽車行業智能工廠系列(四):走進廣汽豐田“海外模范工廠”自動化整車生產線
廣汽豐田作為豐田海外模范工廠,移植了日本豐田生產方式,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是:JIT和自働化。JIT的意思是JustinTime,在必要時間內、只生產滿足市場需求的必要數量的產品。“自働化”的含義是生產過程中出現異常時立即停止,不生產不合格品。[詳情]
在沖壓車間,巨大的鋼板經過幾十道沖壓工序后,成為形狀各異的車身部件。沖壓過程由巨大的機床完成,每道工序之間的搬運環節全部由機器人完成。橘黃色的庫卡機械手臂的手掌是真空吸附器,可以輕松吸附起巨大、不規則、覆蓋油層的車身部件,送到下一個沖壓設備。沖壓工序完成后,質檢機器人開始工作,通過攝像頭、激光等技術檢測成品是否有瑕疵。[詳情]
工信部數據顯示,在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國共有100家企業入選“財富世界500強”,其中制造業企業占56家。[詳情]
汽車行業智能工廠系列(二):寶馬萊比錫 --最接近工業4.0的智能、精益汽車工廠
標準化、模塊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設計是實現工業4.0的基礎,這一點在寶馬萊比錫工廠能夠得到充分印證。寶馬1系和2系車型同屬一個平臺,為此可以共用同一生產線,且裝配時的大部分組件也是通用的。通過選配不同模塊(如汽車電子單元)、不同車體顏色,靈活生產出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差異化車型,讓模組的數量大大簡化。而實現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混線生產的重要前提就是標準化,同樣,模塊化和數字化為此生產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詳情]
汽車工業是機器人應用最廣泛的領域,汽車制造的高度自動化使得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工廠里。然而這還不夠,互聯時代對工業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動化工廠進一步升級,增添了互聯的概念:把工廠的機器以及人連接到網絡中去,機器與機器之間、人與機器之間實現對話。[詳情]
一周行業動態[詳情]
在IDC機房建設快速發展的時期,江蘇富士通提出了IDC智能監控解決方案,通過在IDC機房使用智能配電柜、智能機柜和智能PDU,結合傳感器和能耗監控平臺,使得企業可以監控設備級用電,對機房溫濕度分布情況精確了解,獲得精確的用電和環境數據,進而達到節能降耗。[詳情]
北京富士通汽車行業解決方案旨在優化和改善脫節的業務做法,使汽車生產商、零部件供應商、汽車銷售商、客戶跨越多個內部和外部組織實現無縫整合與協作。這就對給汽車行業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北京富士通在汽車行業中,具備了全方位的業務、技術水平,相信能為有需要的企業提供使其滿意的解決方案。[詳情]
系統由物流信息中心系統(LIS)、物流中心系統 (WMS)、運輸配送系統(TMS)三大主干系統群、以及VMI管理、RF管理、報關管理、保稅管理等四個選裝系統組成。各個系統單元拆分自如,可以根據 實際的業務需要進行隨意組合運用。系統集信息處理、倉儲、運輸、報關、保稅、財務等功能于一體。為客戶提供“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位一體的綜合 物流解決方案。[詳情]
作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中國制造稱得上“大塊頭”;而若想從制造大國升級為強國,“中國制造2025”提供了這樣的“大智慧”。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由李克強總理在2015《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旨在通過“三步走”來實現制造業強國的目標。[詳情]
行業動態匯總[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