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仍在驚嘆互聯網的神奇力量時,另一張“網”已經出現。 工業互聯網,誕生于硬核的工業與靈動的互聯網相撞相融,在中國正加快從概念普及進入實踐深耕,前景十分廣闊。[詳情]
月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特別致辭時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致力于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詳情]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以信息產業為載體驅動制造業的升級改造越來越引起各國的重視。早在2013年,德國提出了工業4.0概念,并迅速上升為國家戰略,旨在通過物聯信息系統實現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提升德國制造的競爭力;2014年,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促進制造業效率提升,強化美國本土關鍵產業的制造能力;2014年12月,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一概念,旨在通過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使中國跨入制造強國行列。[詳情]
智能制造下數字化工廠所具備的優勢。在中國很多傳統的中小型工廠中,對于設備生產數據的采集,幾乎完全依靠人工完成。流動的人員、散落的數據,導致數據的保存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同時人工統計的效率也非常的低,往往都是每天下班或者每周進行一次統計,完全不能進行實時生產數據更新。[詳情]
什么是智能制造?是自動化流水線,遍布工廠的機械臂,還是空無一人的工廠?都不是,這是自動化,而非“智能制造”。若離開在制造過程中進行的智能活動,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智能制造將如無根之水,而助力工業智能從“感知”到“認知”,賦能制造業從“制造”到“智造”的,正是人工智能技術。[詳情]
6月23日,由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組織舉辦的“5G商用與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京成功召開。[詳情]
開創MES交互采集終端新品類,阿普奇工業平板TMS - 156登場
在工業4.0的大浪潮推動下,原有制造行業面臨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漲、生產現場管理混亂、定單雜、生產效率難以提升、生產異常難以實時監控等諸多因素,根本無法滿足數字化工廠的基本需求,更難以與工業4.0接軌。[詳情]
以下精彩內容為中國航空工業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在近日舉辦的“第九屆航空航天信息化建設合作峰會”上的主題演講,題為《三論智能制造的基礎-數字化和人工智能》。[詳情]
關于工業互聯網的定義,已經有了十幾個不同的版本。不在此匯總和贅述。[詳情]
所謂的機器換人只是低端工作,高端工作的智能絕大部分決策管理還是靠人來完成。機器換人仍只是自動化的老路![詳情]
2019年4月11日,亞控科技于“第五屆中國開源云計算用戶大會”上正式發布了公司首款工業互聯網平臺——Wellincloud。發布會儀式由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秘書長劉明雷、中國智慧工廠研究院副院長王書強、《中國信息化》雜志執行社長熊偉、亞控科技副總經理鄭炳權、亞控科技重工事業部經理蔡利平以及亞控科技市場部經理張碩等人共同開啟。[詳情]
瑞薩電子將攜多款智能工業、智能家居及智能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亮相2019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
隨著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嵌入式系統設計面臨更加智能、實時、安全、節能等諸多挑戰。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株式會社(TSE:6723)今日宣布,將攜其多款智能工業、智能家居及智能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亮相 2019年4月9日-1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1號展廳1B003展位)舉行的2019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詳情]
德國EPLAN軟件牽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共同助力中國工業轉型升級
中國成立較早、規模最大的工科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和全球領先的工程設計制造方案提供商德國EPLAN軟件(EPLAN Software & Service GmbH & Co.KG,EPLAN,下簡稱“EPLAN軟件”)聯合在京宣布,雙方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發揮各自的領域和資源優勢,在學術研究與交流、機械工程師的再教育和認證,以及智能制造標準、政策和應用項目等領域,開展長期、深入的合作,共同打造中國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等領域的人才培養、產業協作、產學研融合平臺。[詳情]
這款全新接口采用黑色塑料外殼,并可配備色碼。該接口占用空間小,并且由于集成數據、電力和信號觸點,功能非常全面。此外,這項靈活連接技術還可為現場安裝(螺絲觸點)以及單獨單元的預裝配(壓接觸點)提供最佳解決方案。通過幾個基本元件的組合就可獲得適用于機械工程、自動化、機器人、醫療、能源和交通工程的簡單有效的接口。[詳情]
面向未來工廠的單對以太網關鍵技術 合作伙伴關系對于制定標準/首批系列產品至關重要
工業物聯網(I IoT)正在快速發展。專家們一致認為,單對以太網(SPE)將成為奠定IIoT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未來的工廠需要高數據流 —— 為此,工業部門需要能夠適應不斷增長需求的連接技術。而這要通過市場參與者利用開放式生態系統的伙伴關系不斷開發和推進標準才能夠有效實現。[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