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下發關于開展2018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申報工作的通知,加快培育一批實力強、服務廣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有效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詳情]
“我國制造業發展非常不均衡,制造業1.0、2.0和3.0并存,要真的完成工業革命,這件事不容易。”4月22日,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閩江夜話——工業之舟”論壇上,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王建民的開門見山,讓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話題成為論壇的焦點。[詳情]
目前“工業4.0”具有多重定義。通常,德國的“工業4.0”研究專家是不會給出“工業4.0”明確定義的,因為“工業4.0”所描述的是未來的下一級產品開發、智能生產以及與這些智能“工業4.0”產品有關的各種智能服務。例如,我在研討會中,經常用兩句話描述“工業4.0”的含義,將“工業4.0”與物聯網進行對比。[詳情]
深度學習框架是新一輪人工智能跨越發展的核心引擎,也是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近年來,各國競相布局深度學習框架,力爭搶占該領域的制高點。[詳情]
4月16日上午,2018兩岸智能裝備制造鄭州論壇舉行簽約儀式,集中簽約17個智能制造項目,為河南制造業轉型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詳情]
在政策助力下,智能制造毫無疑問將是未來中長期最具增長潛力的產業領域,同時還將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新動能。[詳情]
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沈陽機床“i5智能共享機床”被評為2017年度中國“互聯網+”十大優秀案例(制造業類)。[詳情]
制造業是歐洲的重要資產,考慮到其對服務業的影響,制造業還是研究、創新、生產力、新增就業和出口的支柱。去工業化浪潮入侵歐洲,但是世界經濟形勢和歐盟政策都揭示了扭轉這一趨勢的方式。[詳情]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詳情]
智能裝備制造業是為一國工業生產體系和國民經濟各行業直接提供技術設備的戰略性產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技術資金密集的特征,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詳情]
清晨,被智能管家的專屬鬧鈴叫醒,開始一天的美好生活,家居環境自動調節溫度亮度,智能冰箱自動檢測食物保質期,掃地機器人代替人工做清潔……[詳情]
4月9日從工信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2018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薦的通知。通知提出,工信部將開展2018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薦工作,項目推薦條件包括項目技術應處于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項目使用的關鍵技術裝備、工業軟件需安全可控;項目須已投入運營,且在降低運營成本、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并持續提升,具有良好的成長性等。[詳情]
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總體部署,按照《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現開展2018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薦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詳情]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詳情]
德國:人工智能與工業4.0并駕齊驅—— 對話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波爾特博士
以深度學習、自我升級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有望將人類各方面智能拓展到極限,從而在各領域做到極致。[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