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提出:2025年前,推進智能制造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詳情]
1月23日,重慶隆重舉辦“德國城”項目招商啟動暨智能制造峰會。[詳情]
日前,中國工程院王天然院士等撰文,詳細闡述了在制造系統結構、設計與制造技術、人機關系方面正在發生的巨大變革,指出以“分散與集中相統一的制造系統、虛實結合的設計與制造手段、人機共融的生產方式”為特征的智能制造空間將快速形成,重塑需求牽引和技術驅動下的智能制造發展模式和技術體系。[詳情]
搶灘工業互聯網“風口”,廣東唯一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正式啟動
車間里,各種大型機器轟鳴作響,一顆小螺絲釘也許微不足道。然而,如果一個個螺絲釘的溫度、變化都能實時匯總給系統“大腦”,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細微處見大千,也許機器能耗大幅下降,產品質量能提升,甚至重大事故得以避免。[詳情]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制造業的基石,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實施、實現中國制造由大到強的轉變中肩負重要使命。[詳情]
工業互聯網是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重要路徑,對于推動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意義重大。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詳情]
“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打品牌、三流企業賣技術、四流企業做產品”,這句話告訴企業家誰制定了標準成為行業的定義者,誰就能輕而易舉的控制整個市場。[詳情]
中國制造業要邁向工業4.0,必須先補工業3.0的課——精益生產;甚至是工業2.0的課——IE(工業工程)。[詳情]
富士康母公司竭力擺脫代工模式,要借助登陸A股向工業互聯網轉型。[詳情]
預測性維護對制造業的重要性已被充分認識和廣泛接受。預測性維護是保證未來高效、可持續服務的關鍵。雖然預測性維護所依賴的技術已經取得了快速發展與突破,但在將數據系統地轉化成(客戶)利益并應用到特定商業模式方面,理想與現實之間仍然存在較大距離。[詳情]
在歐洲工業4.0和美的智能工廠規劃的影響下,我國工廠紛紛開始實現智能化轉型,這一變化也將推動各企業開始采用人機產品,為人機界面解決方案開辟新的應用??傮w來講,我國人機界面未來呈現三大發展趨勢。[詳情]
一個產業的興起總能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3C電子自動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檢測行業也進入了高速井噴的階段。深圳市鑫信騰科技成立僅三年時間,就實現了年銷售額過億元、年增長率近50%的成績,的確令人驚嘆。[詳情]
西門子成都數字化工廠是全球第二個數字化工廠,是位于德國安貝格的西門子電子工廠的姊妹工廠,正式名稱是: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研發基地。[詳情]
為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工作,加強頂層設計,構建智能制造綜合標準體系,發揮智能制造標準的規范和引領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開展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研究工作,形成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征求意見稿)。[詳情]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與產業進步,工業云服務逐步成為我國推動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