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工業互聯網(大連)峰會 著力融合“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
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主辦、遼寧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承辦的2017工業互聯網(大連)峰會將于本月15日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啟幕。[詳情]
現今智能裝置日益普及,不僅會互相溝通,還輸出大量數據。大數據逐漸改變企業營運的方式,工業物聯網(IIoT)為企業領導人帶來新的機會和挑戰。[詳情]
從國家戰略高度而言。相關資料都會提及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用這些來證明國家層面早已“劍拔弩張”。真所謂:普通消費者層面“出行、共享、消費升級”相關方面商業信息滿天飛,龐大的工業、制造層面,“工業互聯網革命靜悄悄”。[詳情]
當互聯網概念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方興未艾之時,互聯網巨頭Google公司的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大膽預言:互聯網即將消失,一個高度個性化、互動化的有趣世界——物聯網即將誕生。施密特的此番言論可謂自我顛覆。他說:“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說,互聯網將消失。”[詳情]
越來越多制造業客戶開始著眼于收集和分析運營技術數據,GE和西門子則以Predix和MindShpere云平臺向不同方向發展。[詳情]
阿里到江蘇、騰訊去浙江,都是瞄準了這兩個制造大省的制造業升級,或者說智能制造機會。[詳情]
“工業互聯網+”不僅包含工業的升級,也包括互聯網的升級,在工業和互聯網深度融合后,還要進一步發展。[詳情]
自互聯網進入社會大眾視野以來,從門戶到搜索,從電子商務到社交網絡,我們看到了互聯網經濟帶來的用戶規模激增及其所創造的巨大價值,但無論是廣告還是游戲,無論是前向收費還是后向收費,相對于傳統行業,互聯網行業本身的經濟規模以及對于商業社會的影響仍然十分有限。[詳情]
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指出,許多人多都對工業物聯網(IIoT)的進展抱有很大期望。對此,該研究機構公布了有關這類預期的一些數據,預測今年工業制造業應用將通過蜂窩和衛星連接費實現1.38億美元的收入。[詳情]
工業互聯網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阿里、三一重工等企業搶先布局,以全生態資源打造中國本土工業互聯網應用優勢及核心競爭力。[詳情]
制造業升級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效率,但是長期以來效率問題更多地出現在系統層面,而不僅是個體機器層面,因此機器的能力并沒有充分發揮。目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為系統優化、效率大幅提升帶來可能。 [詳情]
制造業巨頭正在形成類似安卓對iOS的競爭模式,德國西門子(SI)和美國通用電氣(GE)都在爭相建立最權威的工業領域“物聯網”云平臺。 [詳情]
分享一下來自百度集團總裁首席運營官陸奇、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和紅杉資本合伙人沈南鵬這幾位關于工業互聯網的看法。[詳情]
在“中國制造2015”全面到來之前,騰訊云與阿里云的兩云之爭必將硝煙四起,除了數據能力,安全性能、經驗可持續性,最后決定勝負的還有時間窗口、資源投入、技術和產品開發以及商業模式等,不管會不會是場商業好戲,但一定是場好戲。[詳情]
M2M(Machine-to-Machine),機器對機器通信的簡稱。這種技術讓機器與機器“互聯”和“對話”,在工業制造領域,可以實現對大規模機器設備的遠程監控和管理,從而讓工廠和生產線整體設備效率更高,更為靈敏和柔性。[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