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爆發的新冠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如今,疫情的陰霾仍未消散。年關將至,人口流動的加劇,防疫工作不容松懈,而利用大數據監控每個人的行動軌跡對疫情防控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措施。當我們進出居民小區、企業園區、商場超市、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時,會用手機掃描一種“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的二維碼,在信息碼服務中申報行程即可查詢和證明本人近14天的到訪地。大數據能夠準確識別用戶是否到過疫情風險區,并能夠溯查感染者相關的接觸人員,有效支撐疫情精準防控,這是大數據在疫情防控中的一個典型應用。[詳情]
關于印發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建設(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方向)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詳情]
?1月24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首個以智能植物工廠為先導的智慧園區型綜合智慧能源項目投入試生產,并成功產出第一茬綠色蔬菜。[詳情]
氮化鎵和碳化硅功率半導體市場將在2029年突破50億美元大關
根據Omdia的《 2020年SiC和GaN功率半導體報告》顯示,到2020年底,全球SiC和GaN功率半導體的銷售收入預計將從2018年的5.71億美元增至8.54億美元。預計,未來十年的年均兩位數增長率,到2029年將超過50億美元。[詳情]
為了適應新時代文物保護要求,進一步完善西安古城墻“預防性保護”理念,實現建立西安城墻預防性保護管理系統的目標,霍尼韋爾和西安城墻管委會于近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構建古建筑消防保護示范平臺及管理標準,助力西安城墻遺產保護與文化合作。[詳情]
北京鋼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與安世亞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德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基于激光選區熔融技術的材料高通量制備裝置。合作雙方共同成立項目開發和實施團隊,經過一年多的攻堅克難,先后突破設備硬件、控制系統、打印工藝等核心技術。目前該設備已完成開發,即將在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數字化研發中心啟用。[詳情]
2020年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23.71萬臺 同比增長19.1%
2020年1-12月,全國工業機器人完成產量237068臺,同比增長19.1%;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營業收入531.7億元,同比增長6.0%,實現利潤總額17.7億元,同比下降26.9%,降幅較前三季度收窄24.4個百分點。2020年12月,全國工業機器人完成產量29706臺,同比增長32.4%。 ?[詳情]
工信部:推動VR/AR設備等重點市場的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突破
作為支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電子元器件也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為加快電子元器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詳情]
1月30日,5G邊緣計算聯合創新基地啟動及揭牌儀式在海爾智研院舉辦。在中國移動集團政企事業部工業能源高級總監陳鑫鈺,華為云核心網產品線研發總裁王洪利,海爾智家生態平臺智能制造總經理、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院長張維杰 ,海爾集團IT平臺通訊及5G部長韋韜等領導和嘉賓的見證下,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孫明與華為云核心網設計部長祁斌共同為基地揭牌。[詳情]
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時,我國經濟迎來了重要里程碑。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隨著“十四五”全面擘畫,2021年經濟有望迎來強勁復蘇,新發展格局之下,將為人才市場帶來哪些利好?薪酬迎來“V形”反彈的領域有哪些?[詳情]
工信部印發《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
電子元器件是支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也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為加快電子元器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了《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詳情]
新春將至,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先導園內,工作人員正將福字、春聯分送給入園企業。記者1月28日從中關村發展集團和北京文投集團獲悉,占地55公頃,總建筑面積80萬平方米的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主園區一期工程今年將啟動建設,為雙創主體提供研發辦公載體及配套產業、商務服務。[詳情]
走進安義門窗特色產業小鎮展示中心,仿古門窗區最引人注目,精美雕花嵌入仿古窗的鋁合金外框,既美觀又實用。電動換氣窗、無下軌密封全景門……科技感十足的門窗,更讓人眼前一亮。[詳情]
?1月28日,遼寧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省長做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茖W編制并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氫能規?;瘧煤脱b備發展。建設碳交易市場,推進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詳情]
1月18日,海南煉大型國產化芳烴智能工廠建設項目順利通過海南省工信廳驗收。據悉該項目是中國石化及海南省首個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項目由海南煉化牽頭,石化盈科、SEI、石科院、華東理工大學等10家聯合單位歷經五年時間完成。[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