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智能網聯與智能工程機械融合創新應用平臺項目合作協議在長沙簽訂,這是湖南湘江新區當好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排頭兵的重要舉措,也是長沙作為“工程機械之都”和“智能駕駛之城”兩張城市名片之間的深度融合。[詳情]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部署提升5G服務質量,對各省(區、市)通信管理局、各基礎電信企業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六項要求:全面提升思想認識,高度重視服務工作;健全四個提醒機制,充分保障用戶知情權;嚴守四條營銷紅線,切實維護用戶權益;統一渠道宣傳口徑,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建立三類監測體系,準確把握服務態勢;強化協同監管,加強監督檢查。[詳情]
“數字化+可再生能源”時代大趨勢,能源電力企業如何未雨綢繆占領先機?在“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十四五”期間如何抓住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企業?[詳情]
2月3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數字技術抗疫合作論壇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拉共體輪值主席國墨西哥經濟部副部長阿塞維多共同主持,22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通信及相關部門代表出席。[詳情]
2020年,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更好履行“四個服務”職責,全力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圓滿完成了2020年5G網絡建設任務。[詳情]
2月1日下午,同濟大學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致力于在人工智能與通信領域攜手合作,協同開展人才培養、科研攻關,為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助力。[詳情]
近日,在各地陸續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光伏、風電、氫能、新能源汽車均成為“高頻詞”。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行業開始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詳情]
人工智能技術目前在能源的應用才剛剛開始,但它具有無限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人類共同面對的終極挑戰,而AI技術成為我們應對這些挑戰的一個強有力的武器。[詳情]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指示精神,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組織專家從華中地區綠色發展的角度,對華中地區的電力需求增長、電源結構、本地資源、環境容量約束、電力系統安全等進行了相關研究。[詳情]
1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重型燃氣輪機研制創新發展工作座談會,提出重型燃氣輪機工程研制全線將加快推進專項任務實施,打造燃氣輪機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詳情]
1月23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財建〔2021〕2號,以下簡稱《通知》),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工作部署,在“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詳情]
由魯能集團與華東院聯合打造的國內首個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智慧型海上風電場管理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的成功應用對于推動國內海上風電行業數字化、智慧化快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詳情]
?位于首都機場臨空經濟示范區、順義新城第23街區的新國展二期會展項目用地和三期配套居住用地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掛牌入市,自掛牌以來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經過掛牌競價,2021年2月2日,新國展二期會展項目用地由北辰+建工+中建二局聯合體以35.4億元競得,新國展三期配套居住用地由保利+華潤聯合體以“67.77億元+異地建設會展設施面積162162平方米+自持商品房面積比例23%”競得。這標志著經過前期有力協調推動,新國展二、三期項目規劃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即將全面進入建設實施的新階段。[詳情]
?1月18日10點58分,隨著東莞深能樟洋電力公司擴建項目首套機組168小時滿負荷試運的順利結束,我國氣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至此,氣電裝機在我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占比約4.5%。[詳情]
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營業收入531.7億元,同比增長6.0%
工信部近日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全國工業機器人完成產量237068臺,同比增長19.1%;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營業收入531.7億元,同比增長6.0%,實現利潤總額17.7億元,同比下降26.9%,降幅較前三季度收窄24.4個百分點。2020年12月,全國工業機器人完成產量29706臺,同比增長32.4%。[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