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塔里木油田聚焦“雙碳”目標,積極響應國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號召,在前期將11口水源井接入網電、12口試點建設光伏電站的基礎上,今年對剩余86口柴油機發電水源井進行光伏改造,實現生態防護林抽水灌溉“油改電”零碳排放,每年較柴油發電減排二氧化碳3410噸,走出了一條光伏治沙的新路。[詳情]
甘肅公航旅低碳示范產業園位于蘭州新區石化園區內,占地面積82畝,產業園集低碳產業研發、試驗、教育、示范、展示、生產、銷售等功能于一體。[詳情]
近日,中關村豐臺科技園區企業中化環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環境”)成功入選2021年北京市企業創新信用領跑企業,成為豐臺區15家入選企業之一。[詳情]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格里菲斯大學的新研究表明,經過不懈的減排和脫碳努力,塔斯馬尼亞州已成為世界上首批實現凈負碳排放的地區之一。[詳情]
實現雙碳目標,技術創新是關鍵動力——本季“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拉開帷幕
施耐德電氣攜手寧德時代、星星充電、隆基股份主辦的“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第二季正式拉開帷幕。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源管理低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任婧表示:“奔赴雙碳目標,能源管理是‘推進器’,科技創新則是關鍵動力。[詳情]
注冊資本金30億元,實現“起步成勢、一年見效、兩年翻番”,力爭“十四五”末交易量突破千億元……近日,山西低碳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低碳環保集團”)正式成立。[詳情]
?5月8日,江蘇省科技廳發布消息,近日江蘇省和科技部簽署國內首個雙碳領域部省聯動框架協議,商定雙方聯合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技術”和“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重點專項,共同推進新能源和新材料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探索建立部省聯動實施國家重大研發任務新機制。[詳情]
教育部近日印發《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方案》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對加強新時代各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需加強綠色低碳教育,推動專業轉型升級,加快急需緊缺人才培養。[詳情]
國家“雙碳”政策日趨嚴峻,碳排放占51%的建筑行業如何碳中和?
萬事大吉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世凱表示萬事大吉帶來的不僅是施工流程上的優化,而且讓企業的辦公空間產品不再是固定的、一次性的投入,是可拆卸組裝、可重復使用、并且可流動的辦公資產。通過產品技術的研發將辦公室內的不良資產變成可流動資產,滿足建筑在數十年的運營周期內,里面的每個辦公室可根據不同租戶的需求去變化、靈活調整并重復使用。真正做到在建筑運營場景里實現碳減排。[詳情]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碳排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備受關注。節能減排、碳中和、在本世紀陸續實現碳達峰,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既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的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詳情]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指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結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有序推進全國能源市場的建設。這一表述,為今后一個時期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推進能源產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指引。[詳情]
未來,天津銀行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服務國家戰略大局,持續深耕綠色金融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聚焦綠色環保,持續加強綠色金融業務創新力度,構建全方位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加大對新能源、節能環保、低碳發展以及高碳行業綠色轉型的支持力度,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詳情]
氣象行業首個涉碳標準——《區域陸地碳匯評估技術指南》正式發布
活動當天,氣候生態價值實現專項基金正式啟動。該專項基金旨在支持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標準制定、氣候資源普查和規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轉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及其與生態價值實現的協同增效、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普及,提升全社會氣候變化認知和應對能力,助力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詳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周宏春: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進入新發展階段后我國面臨的一個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明確做好“雙碳”工作的重大意義,找準關鍵和重點,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實現長遠目標。[詳情]
金風科技致力于打造“零碳+環保”的模式,以成熟的零碳解決方案賦能水務行業,積極推進數字化綠色智慧水廠建設,推動水務行業綠色變革,為碳減排目標達成貢獻力量。[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