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2010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46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全國共有21個省份火電利用小時數同比增加,湖南和江西增加超過200小時,福建、廣東、寧夏、陜西、貴州、浙江和青海增加超過100小時,而海南、北京和重慶同比分別降低323、136和127小時。[詳情]
受火電需求旺盛及下游行業回暖影響,煤炭消費低速增長。初步統計,1~6月,全國煤炭表觀消費量18.78億噸左右,同比增加約4000萬噸、同比增長約2.2%。其中,由于水電出力不足,火電需求旺盛,帶動發電用煤需求顯著增加。據中電聯統計,1~6月全國火力發電量同比增加7.1%,比上年同期增加10.2個百分點,發電用煤約9.3億噸,同比增長8.2%。[詳情]
合并后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將涵蓋煤炭開采與銷售、發電與熱力生產、港口鐵路航運、煤化工、金融、節能與裝備制造等業務,橫跨多個行業門類。未來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將成為擁有煤炭、火電、風電及煤制油煤化工四大平臺。[詳情]
我國風電裝機速度已經出現明顯放緩趨勢,棄風壓力較大地區,如遼寧、吉林、黑龍江、寧夏、甘肅、云南、貴州風電建設已經全面停滯,而西北區域的青海、陜西、華中區域的河南、江西,華北區域的河北正在成為我國風電裝機主要增長地區;從風電設備利用率上看,我國三北地區、西南地區棄風現象已經大幅度好轉,風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普遍提升。但是東部、南方主要負荷地區,如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地,風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詳情]
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詳情]
如何分析當前煤電企業發展形勢?[詳情]
為什么一帶一路市場開拓對于我國電力相關企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從必要性來看,國內電力產業在經歷了“十五”及“十一五”的快速擴容期后,行業需求正處于漫長的調整周期中,企業發展“天花板”明顯,必須重點開拓海外市場;其次從自身實力看,國內電力設備龍頭公司的技術實力已進入全球第一梯隊,同時成本明顯低于歐美企業,競爭優勢明顯。[詳情]
據nation.com.pk網站8月23日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使等離子體的溫度和密度達到產生聚變能的條件。在實驗中,新等離子體可以將痕量離子能量提高到兆電子伏能量,比以前獲得的能量高一個數量級。[詳情]
據報道,一項刷新火電節能世界紀錄、打破我國電廠百年傳統設計格局的革命性技術,落地安徽淮北平山電廠,以該技術為載體的世界燃煤發電綠色標桿——135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8月23日在烈山區平山村開工建設。[詳情]
過去2年里,美國能源部(DOE)與來自150多個企業、環境組織、地方和聯邦政府機構、學術機構、電力系統運營商、科研機構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300位專家合作,共同探索未來幾十年內水電行業的發展方向。DOE認為,水電項目能夠減少“碳排放",但是其潛能尚未得到完全挖掘,并于近期公布了一份綜合路線圖,對整個水電行業進行全方位解讀。[詳情]
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發電行業面對“一新三改”(經濟新常態,國企改革、電力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復雜多變的政策市場環境,能源消費需求增速放緩,全行業發展受限,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煤電板塊整體虧損,發電集團如何擺脫困境、走出低谷呢?[詳情]
中國核電目前面臨的困難包括未來使用的反應堆類型的不確定性、中國電力市場的地位、項目經濟性、國有大型企業的行業結構、公眾溝通等。[詳情]
水電是技術成熟、運行靈活的清潔低碳可再生能源,具有防洪、供水、航運、灌溉等綜合利用功能,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水力發電已經成為優化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在當今的電力結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詳情]
近年來,隨著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以及特高壓交直流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電源、電網特性都發生了變化較大。 為了適應我國電網發展的新變化,確保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國家電網的科研人員一直在努力,研發了很多“高大上”的電網新技術,可以說這些技術是當今世界最"?!钡碾娏夹g![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