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航空航天材料增材制造委員會(AMS-AM)發布了首套行業增材制造材料與工藝標準,包括4項具體標準,主要涉及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熔融(LPBF)增材制造技術。[詳情]
據外媒報道,嶺緯科技有限公司(Neuvition, Inc.)于近日發布首版480線高清視頻激光雷達Titan M1,該款半固態激光雷達的的分辨率為480條垂直線(vertical lines),各條垂直線的最多可含1280像素(分辨率為1280 x 480),這是當前商業市場上分辨率極高的一款激光雷達產品,其數據速率高達150萬點/秒,可多次回波(multiple returns),最大測距為200米。[詳情]
指紋識別在實現了屏下指紋技術的突破之后,當下又有了新的突破。近日,韓國科學家研究出了一種透明的指紋傳感器,可大幅提高指紋識別的靈敏度和傳導度,幾乎可以做到全屏幕指紋識別。[詳情]
研究者利用流體封閉的渦旋結構,開發出了巨磁阻傳感器結構,即使與目前最先進的傳感器相比,該傳感器也毫不遜色:磁噪聲更低,線性度高出一個數量級,磁滯幾乎可以忽略。[詳情]
所謂生物識別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征(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詳情]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近日發表了一項材料科學新突破:韓國科學家團隊用超長銀納米纖維和純銀納米線組成的隨機混合網絡納米結構,創造出新型透明電極,進而產生一種透明的指紋傳感器。[詳情]
從上面可以看出,SONY IMX363傳感器在傳感器面積上可謂目前旗艦水平,傳感器大小到達1/2.55;由于底大一級壓死人的攝影傳感器理論,更大的傳感器能帶來更大的單個像素大小,而單個像素大小在成像上影響最大的就是夜景拍攝時的噪點控制,IMX 363所帶來的1.4μm單個像素大小,[詳情]
隨著W16與W26產品系列的問世,新一代光電傳感器開始嶄露頭角。它配備一切必要功能,旨在進一步方便用戶作業并提高流程安全與效率。[詳情]
嶺緯科技發布準固態激光雷達Titan M1:高分辨率且探測距離遠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嶺緯科技(Neuvition)是在美國硅谷和中國廈門運營的高科技公司,近日發布第一款稱為Titan M1的高清視頻激光雷達。[詳情]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作為紐約州立大學的賓厄姆頓大學聲學研究的一部分,著名教授Ron Miles發明了一款電容式聲學傳感器,呈現出最小的運動阻力,對聲音的靈敏度高至0.5伏/帕,比典型的聲學傳感器高出兩個數量級。[詳情]
FLEX 5000 I/O模塊助力互聯企業提高生產力和靈活性
近日,羅克韋爾自動化推出全新Allen-Bradley FLEX 5000 I/O平臺,可用于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靈活的工業控制系統。[詳情]
英飛凌發布新款XENSIV TLE5014磁性角度傳感器 角度誤差不足1度
據外媒報道,英飛凌發布新款XENSIV TLE5014磁性角度傳感器(magnetic angle sensor)產品,旨在應對愈發嚴苛的汽車應用需求,該款產品簡單易用。[詳情]
西門子研究人員開發的虛擬傳感器不必借助安裝在電機內部的傳感器,即可計算出電機內部溫度。籍此得到的信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停機——這一改進將大大降低運營成本。[詳情]
近期,高通和聯發科幾乎同時向業界展示了他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新進展,作為芯片行業的兩大領先廠商,研發AI芯片及應用對其在行業保持競爭優勢來說具有戰略意義。為智能手機的競爭帶來了新的競爭點![詳情]
晶振分為有源晶振和無源晶振。按封裝方式不同,石英晶體諧振器可分為DIP(dualinline-pinpackage,雙列直插式封裝技術)和SMD(SurfaceMountedDevices,表面貼裝器件)兩大類。[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