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3日,迪拜慶祝其第一個全功能的3D打印建筑,同時也是世界上首個3D打印辦公室的落成。阿聯酋總理兼迪拜酋長謝赫·穆罕默德出席了慶祝儀式。[詳情]
詳解日本工業的“四大支柱”—汽車、機床、機器人和電子電器(圖)
汽車、機床、機器人和電子電器一直以來為被稱為日本工業的“四大支柱”。[詳情]
一些手環和智能手表產品被批缺乏實用功能,用戶過了新鮮勁之后,穿戴產品就被束之高閣。而據路透社等外媒報道,日前美國一家新創公司推出了能夠測量體內酒精含量的手環,這將能夠幫助提高汽車駕駛安全,或是改善對身體健康的監控。[詳情]
從上世紀80年代末1G通信進入國內,到現在4G牌照發放,其中經歷了不到30年,并且每一次更新迭代的周期逐漸縮短:從2G到3G花了15年,不到5年,4G又出來了。[詳情]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環保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民航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6] 1054號)(以下簡稱《意見》)。[詳情]
“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戰略計劃,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能工廠(或稱智慧工廠)。[詳情]
我們經常的一些說法:微信是入口、路由器是智能家居的入口、電視盒子也是入口,也有各種項目在講自己就是入口, 到底入口什么?哪些入口是剛性的?[詳情]
近期,有不少頗具特色的3D打印設備閃耀國際舞臺。科技巨頭惠普公司于近日發布了其最新3D打印設備,這個消息雖然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但這絲毫不能影響其他企業產品的推出。[詳情]
“人工智能系統有智能沒智慧、有智商沒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有專能無全能。”對此,李德毅認為,要想真正實現人腦被模擬與被超越,就要使機器像人類一樣實現真正的“自我學習”,并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我”。[詳情]
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日前發布智能電網輸配電設備市場研究報告,其中,ABB、通用電氣-阿爾斯通電網、普睿司曼、施耐德電氣和西門子入選全球五大智能電網輸配電設備供應商。[詳情]
在智能工廠里,機器和設備將具有提升的自我優化和自主決策的能力。這與今日運行固定程序操作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下面,帶著大家從傳感器、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工業機器人和智能物流五方面來看看智能工廠的奧秘。[詳情]
近年來,隨著人口紅利消失,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導致了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用工短缺和制造成本提升等各方面的問題。[詳情]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22日報道,美國谷歌正在加速推進“后智能手機時代”的增長戰略。其核心便是正在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AI)。[詳情]
如果做工業物聯網(IIoT),需要將工業系統與IT系統深度融合,需要對工業應用有很深的理解,而這一領域并不是云服務提供商等平臺類的企業所擅長的,所以GE、西門子這些老牌企業在工業物聯網領域具有天然優勢。[詳情]
隨著工業機器人被越來越多的工廠接受和普及,問題來了,人真的有一天會被機器人完全取代嗎?[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