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中國制造2025》推出一周年的日子。李克強總理去年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座談會上曾說,工業制造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實現發展升級的“國之重器”。那么過去這一年,國務院是如何推進“中國制造2025”這一重要國策的呢?[詳情]
他非常驕傲地保護了豐田系統,即使分享給其它的日本企業,甚至是最大的競爭對手,當然也包括老美和歐洲(其實也包括亞洲,和咱們大中國),但他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大家都喜歡復制,很難究其根源。”[詳情]
中國已經是工業大國,但距離工業強國還有不小距離,這就需要加快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進程。”李克強總理在5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互聯網+”是對“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支撐,要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詳情]
從“自動化”到“工業互聯網”再到“云”,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以無可阻擋的勢頭覆蓋著每一個行業,作為正處于全面轉型升級的家電制造業更是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詳情]
2016智能制造國際會議于5月11日在北京展覽館隆重開幕[詳情]
當前制造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要求產品交貨周期越來越短、質量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低等,面對這些挑戰,企業紛紛采取各種手段和措施,不斷改善和提高自身競爭力。各種手段和措施都是以快速傳遞和處理生產中的各種數據、協調控制生產進程、提高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為目標的企業信息化技術;都離不開對企業生產過程及運營狀態進行實時監測、診斷、優化和控制。[詳情]
李克強關于“中國制造2025”的9個判斷。[詳情]
據計算機世界雜志報道,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CTA)與聯合包裹服務(UPS)近日聯合發布名為《3D打印:工業生產下一場革命》的報告,預測未來4年這個市場營收將增長2倍達到210億美元。[詳情]
眾所周知,工業4.0是德國于2012年所提出的發展計劃名詞,旨在整合資通訊軟硬件,建立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s;CPS),繼而以此為核心,輔以智能工廠為精髓,促使制造產業邁向高值化;盡管看似僅為一國創造出來的詞匯,然而影響范圍卻遍及全球,連帶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詳情]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推動高精密減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自主化,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商用。[詳情]
萬物互聯的時代,形形色色的傳感器早已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秒采集到的海量數據構成了智能物聯的基礎。相比于耀眼的電子消費品,身處產業鏈上游的傳感器企業通常默默無聞,卻是不折不扣的隱形冠軍。[詳情]
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需,它消除了稀缺資源瓶頸和生產要素報酬遞減問題,是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和源泉。[詳情]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如何采用新技術產品打造科學合理的“智慧城市”成為各界關注的重點。[詳情]
流程工業智能工廠由商業智能、運營智能、操作智能三個層次組成,由于自身的自動化水平較高,因此實施智能工廠相對比較容易。[詳情]
坐在望京辦公室樓下的咖啡廳里,焰火工坊CEO婁池心情很不爽,除了沒完沒了的熬夜以外,更重要的理由是:當天下午又有一個競爭對手會發布VR產品。[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