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最為物聯網重要一環,在經歷起步、摸索和發展后,市場熱度提高。外人看來,智能硬件潛在消費者的認知度和購買欲望逐漸增長,各種新品密集發布,眾籌越辦越火,儼然一派繁榮。[詳情]
城鎮化是中國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信息化助推和提升城鎮化水平,而智慧城市是信息化與城鎮化結合的最佳模式。新型城鎮化的開啟,將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大機遇。智慧城市是一場中國政府尋求從技術變革帶動行政變革的建設浪潮,自從2013年公布第一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名單以來,浩浩蕩蕩的智慧城市建設大潮以不可阻擋之勢急速爆發。[詳情]
視頻監控已經不再是以前那樣,幾個攝像頭連到大樓保安室,只有進入這個神秘的房間才能一窺究竟。實際上,監控攝像頭已經成為了智能終端,有網口、能控制甚至可接雙向音頻,攝像頭的互聯已經成為趨勢。[詳情]
隨著集成電路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家庭安防系統的市場需求日益加大,如何利用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技術與傳統監控相結合,設計出同時具有目標檢測、 目標跟蹤、目標分類和目標理解等功能的高智能化家庭安防系統是當前國內外關注的熱點。[詳情]
目前,已經有許多巨頭正在挖掘這座“金礦”,而傳統家電企業、互聯網公司、初創公司等也已經推出了相關設備和解決方案,瓜分這塊市場。不過,雖然這個圈子最近很熱鬧,卻很難打動消費者,智能家居目前面臨著落地困難的窘境。[詳情]
別再說智能家居并沒有什么卵用了!在森林大火中一男子用智能家居App保住房子![詳情]
2003年以后,中國重新啟動第二輪重化工業,時至今日,中國在裝備制造、造船、資源、鋼鐵、高鐵、核電、新能源等領域形成了與世界頂級企業抗衡的力量;它面臨著一個壞時機。2010年以來,在中低端制造業,中國企業不斷挑戰成本極限的難度越來越大,東南亞以及南美部分市場吸走部分中低端制造企業。[詳情]
工業4.0受制造業對更高效率和成本效益驅動。工業4.0將由自動化進步支持,工業物聯網和基于電腦的控制器轉型就是明顯的例子。[詳情]
在“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確定了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與工業軟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設備四大細分行業,作為到2025年我國新一代信息基礎產業的發展重點。[詳情]
工信部部長苗圩12月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解讀中國制造2025。[詳情]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物聯網技術與設備已經開始在各個領域滲透。一份來自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理事會的報告認為,我們現在每天被各種媒體“洗腦”的新技術將在2025年達到某種引爆點。這份報告調查了800位科技行業高管和專家學者,受訪者分享了他們對于各個技術發展的時間線。[詳情]
12月2日,工信部辛國斌副部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審議由裝備工業司組織編制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 這對機器人行業來說,是一大喜事。長期來看,該規劃對機器人產業在“十三五”期間發展起到指導作用。短期來看,隨著規劃出臺時間的臨近,機器人概念股受到利好將被催化,實現良好市場表現。[詳情]
近日,高通發布數據顯示,未來5年智能手機的累計出貨量將達到85億部。然而這個數據,遠遠落后于高通對智能硬件市場的判斷。根據其“數字第六感”的構想,2020年將會出現超過500億個連接設備,更是接近新增智能手機總量的6倍。[詳情]
大企業要勇敢一點,只要想清楚產品痛點,不一定要想清楚平臺戰略,可以拿單品去市場試一試,擺在用戶面前看用戶買不買單。[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