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身高約1.1米的白色機器人,緩緩從國網泉城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充電室行駛出來,每前進三五米,它就會自動停住腳步,不停轉動腦袋,進行電力巡檢。[詳情]
10月24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專家組召開會議,對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建設方案進行專家論證。專家組組長干勇院士主持會議,李培根院士、柳百成院士、譚建榮院士等有關專家參加論證會。懷進鵬副部長參加會議并作總結講話。[詳情]
多年來,霍尼韋爾更為人所知的是百年工業企業,其在B2B、商業領域的科技成果十分突出。然而,近兩年,霍尼韋爾在兩凈行業異軍突起,消費級產品AirTouch系列空氣凈化器成為名副其實的銷量之王,似乎“無心插柳柳成蔭”。[詳情]
人口紅利不再,勞動力成本上升掣肘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推進智能制造、促進產業升級轉型,發展工業4.0成為我國的不二選擇。[詳情]
對于風力發電來說,該如何在無風的狀態下還能產生能量著實為一大挑戰。為了解決這項問題,德國風能公司MaxBoeglWindAG與GE旗下的GERenewableEnergy合作,要將風力發電渦輪結合水力發電技術,建造出世界首座“風-水力發電場(wind-hylant)”,預計在2018年前正式并網上線。[詳情]
格力造車有了實質性進展。記者昨日獲悉,在收到格力電器130億元的收購邀約后,珠海銀隆新能源汽車終于投產。[詳情]
“智慧城市”是21世紀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它將引領未來城市發展和信息化建設,使教育、就業、醫療等城市生活保障得到提升和發展。[詳情]
回顧歷史的長河,全球經濟的發展一直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推動。從發明蒸汽機、發電機、計算機,再到因特網的廣泛應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導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大調整,并不斷涌現出新的產業,促進社會進步。[詳情]
近三年來,發達國家紛紛將機器人視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2012年韓國發布《機器人未來戰略2022》,希望進入全球前三強;2013年美國發布《機器人發展路線圖》,提出機器人發展的九大重點領域...[詳情]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9日下午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詳情]
日前,全球工業巨頭通用電氣(GE)和捷克政府共同宣布計劃在布拉格郊外建立一座新的3D打印工廠。據稱這座工廠計劃于2022年開業,將成為GE航空集團的首個機發動機總部,并將為下一代的私人飛機Cessna Denali 3D打印發動機部件。[詳情]
“快遞最后一公里峰會”于2016年10月20日在北京舉行。順豐速運副總裁許志君出席并演講。[詳情]
互聯網時代對企業最大的壓力就是一定要滿足用戶的需求。企業應從大規模制造變成大規模定制,而大規模定制在海爾的表現就是互聯工廠。[詳情]
物聯網(IoT)是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技術之一。物聯網平臺(IoT Platform)是近兩年剛出現的一種物聯網基礎設施解決方案。[詳情]
隨著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如今,各種飛天入地的交通工具有望成功上路,不少科技公司也在不斷的實驗無人機、無人車等新型交通工具。[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