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國石化新聞辦發布消息稱,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石化已在全國建成充電站827座、換電站31座。[詳情]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多舉措強化煤礦安全風險管控,全力確保保供期間煤礦安全生產。[詳情]
11月17日,中國海油中山黃圃加注站完成廣東省首批新建液化天然氣(LNG)單一燃料動力船舶首次加注,標志著我國內河航運綠色發展規劃從LNG船舶建造、基礎設施保障、能源保供、市場運營整體產業鏈布局在廣東率先落地,中國海油“氣化珠江”工程邁出實質性步伐。[詳情]
正飽受供應鏈危機之苦的歐洲汽車業正謀求改善良方,從歐盟政策層面到企業商業策略都出現調整趨勢,放開零配件生產補貼和增加出口目的地投資將是政商界努力方向。[詳情]
值此我國北方地區開啟新年度的供暖季之際,“暖核一號”——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平方米項目日前在山東海陽正式投運,供暖面積覆蓋海陽全城區,惠及20萬居民,海陽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詳情]
近日,記者從南方電網公司獲悉,該公司印發《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南方電網公司電網建設將規劃投資約6700億元,以加快數字電網建設和現代化電網進程,推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助力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區和港澳地區碳達峰、碳中和,促進南方五省區和港澳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詳情]
近日,廣東電網公司基于智能電表的供電電壓監測系統項目通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鑒定。鑒定結果認為,項目成果在供電電壓無盲區監測和基于海量數據的電壓質量全過程綜合高效管理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此次鑒定通過,標志著該公司電壓管理業務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詳情]
11月12日上午,湖南邵陽縣在油茶博覽園舉行2021年第四季度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詳情]
11月16日,為實現“雙碳”目標,加快推進儲能產業發展,河北省保定市于16日下午舉辦“新型儲能產業對接交流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吸引國內30家企業代表及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華北電力大學等科研院所與業內專家參加。[詳情]
2021年11月12日,俄羅斯原子能工業公司(Rosenergoatom)與新利佩茨克鋼鐵集團(NLMK,俄羅斯最大的鋼鐵制造商)簽訂了清潔電力供應方面的合作協議。俄原工未來可能將為斯托伊倫斯基(Stoilensky)大型采礦和加工廠的新設施提供核電。[詳情]
11月16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圳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詳情]
日前,起亞發布了“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供應商(Sustainable Mobility Solutions Provider)”企業愿景,并將“2045年碳中和戰略”作為實現這一愿景的關鍵任務。起亞宣布通過可持續的移動解決方案為客戶、社區和全球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愿景。[詳情]
日前,長三角 G60 科創走廊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評審會在上海召開,長興新能源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入選,為湖州市唯一。長三角九個城市共有30余個園區申報,初審后19個園區參加現場評審答辯,評審專家根據《長三角 G60 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評估指標》對參評園區逐一進行打分排名,最后12個園區勝出。長興新能源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主要做法是:[詳情]
11月15日消息,隨著湖北省宜昌市城市大腦數字底座正式上線,阿里云已在全球44座城市落地城市大腦,包括杭州、北京、上海、天津、鄭州、海口等地。 [詳情]
11月12日,教育部發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下達2020年審核增列的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共有18所高校入選新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名單。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