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前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8%,保持較快增長。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及其他運輸設備、電氣機械行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利潤均實現較快增長。重點行業穩健恢復,鞏固工業經濟企穩勢頭。[詳情]
8月30日,阿里云宣布正式啟動張北超級智算中心,總建設規模為12 EFLOPS(每秒1200億億次浮點運算)AI算力,將超過谷歌(9 EFLOPS)和特斯拉(1.8 EFLOPS)的智算中心,成為全球最大智算中心。[詳情]
近日,中國科協公布了194個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認定名單,本次共遴選出132個產學研協作類創新基地、46個創新創業孵化類創新基地和16個國際創新合作類創新基地,獲得認定的創新基地將進入建設階段,建設周期為2022年至2024年。[詳情]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財建〔2021〕2號),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擬通過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地方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加快帶動一批中小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詳情]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加快增材制造先進技術與裝備應用推廣,經地方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程序,形成了首批增材制造典型應用場景名單,現予以公布。[詳情]
《信息通信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解讀
2022年8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資委、能源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信息通信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工信部聯通信〔2022〕103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現就《行動計劃》有關內容解讀如下:[詳情]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為了便于理解《行動計劃》,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詳情]
2022年8月23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六屆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湖南長沙隆重召開,論壇圍繞行業發展的各項熱點問題開展深入探討,湖南省工信廳總工程師、一級巡視員黃學工,協會會長蘇子孟,名譽會長兼特別顧問祁俊,秘書長吳培國和來自協會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單位的領導以及協會所屬各專業分支機構的負責人、會員單位、行業主流媒體代表400多人參加此次盛會,是倍受工程機械行業各界高度重視的年度盛會。[詳情]
超高清技術描繪智能交通新藍圖 | 超高清視頻應用扮靚美好生活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體系,推動超高清視頻規模化應用,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聯合在全國范圍內征集超高清視頻典型應用案例。中國電子報將結合此次典型應用案例征集活動,推出“超高清視頻應用扮靚美好生活”系列報道,報道典型、樹立標桿,以期推動超高清視頻更廣泛的應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詳情]
工信部公布第四批“專精特新”企業名單,機器人領域這幾家潛力股都上榜
去年年底,工信部發布的《“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明確,將推動形成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并給予配套政策支持。[詳情]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詳情]
8月28日,楚能新能源(宜昌)鋰電池產業園項目開工活動在湖北宜昌夷陵區龍泉鎮舉行。[詳情]
近日,韓國政府召開國務會議表決通過2023年度預算案。其中多條議案涉及半導體產業。據悉,韓國政府明年將斥資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1.4億元)助推半導體產業發展,并斥資3.2萬億韓元加強全球供應鏈問題應對能力。[詳情]
8月29日下午,江蘇省句容經濟開發區以“全力以赴干產業,三十而立再出發”為主題,舉行了2022年第二批項目集中簽約暨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當天, 13個項目集中竣工,12個項目集中簽約,新一批16個項目集中開工,重大項目攻堅突破再結碩果。[詳情]
截至2021年末,全國中小微企業數量達4800萬戶,比2012年末增長2.7倍;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利潤率6.2%,比2012年末高0.9個百分點;日前完成公示的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超過4300家,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速構建……《經濟參考報》記者8月30日從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年來,我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中小企業呈現又快又好的發展態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