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近期北京等地連續發生本土確診病例,新冠疫情防控處于關鍵時期,為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切實保障親臨展會人員的健康與安全,確保廣大參展單位利益,主辦方經過慎重研究,決定暫停定于2022年7月6日至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及礦山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BICES)。[詳情]
6月15日是2022年全國低碳日,在“騰飛吧!山東高端裝備制造”山東重工新科技成果展上,中國重汽、濰柴動力聯合發布全國首臺商業化氫內燃機重卡,標志著雙方在推進多元能源轉型、助力我國“雙碳”戰略中又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科技突破。[詳情]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持續升溫,今年一季度,貴州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227.1%。[詳情]
6月10日,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肥西簽約,計劃投資60億元,在肥西建設隔膜研發與生產基地。合肥市領導袁飛、朱勝利,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海朝,肥西縣委副書記楊丙紅,副縣長程潭共同見證簽約。[詳情]
6月14日消息,市政府辦公室公布2022年市級重點工程項目名單,共100項,涉及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升級、基礎設施三大類。[詳情]
9日下午,南京市江寧區重大項目簽約活動舉行,總投資423億元的35個重點產業項目簽約落戶,將助力江寧特色主導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業鏈深度融合提升。[詳情]
在即將迎來建區30周年之際,南京市江寧開發區招商引資喜獲豐收。6月9日下午,江寧開發區舉辦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14個總投資超170億元的重大項目現場簽約,為穩定經濟大盤、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詳情]
作為全省首家縣域國家級開發區,寧國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20余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一區四園一小鎮”的發展格局,逐步構建了“1+4”產業集群,即:1個首位產業——汽車零部件,4大特色產業——高端裝備及耐磨鑄件、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2021年,該區完成工業總產值486.9億元,增長24.5%;完成工業增加值103億元,增長17.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6億元,增長13.5%;完成稅收收入23.4億元,增長21%。[詳情]
徐州市首個“智改數轉”創新促進中心在位于徐州市泉山區的江蘇淮海科技城建成投用。1500平方米的展廳內,聚焦工業智能、精益生產、能源管理、智能制造、工業網絡等5大主題,展示出綠色儲電管理、工業數據采集、工業網絡安全等30多個運營場景。負責籌建該中心的中工創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景說:“匯聚各方力量,全新的平臺將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全方位服務。”[詳情]
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開啟了全球產業新的“數智轉型大航海”時代,作為最早與全球市場接軌且市場競爭最為充分的一個行業,中國家電業通過自我革新的勇氣和決心,再一次承擔起了中國制造向科技創新和智能制造體系轉變的先鋒角色。[詳情]
6月13日,內江市制造業招商引資集中攻堅行動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暨內江市外來投資企業協會揭牌儀式舉行。活動期間,內江共簽約項目50個。其中現場簽約項目24個,涉及先進材料、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綠色能源和電子信息等行業領域。[詳情]
6月9日,德國高性能材料巨頭默克(Merck)在韓國的子公司默克韓國表示,已經完成了位于韓國京畿道平澤當地生產工廠的擴建工作。據悉,默克韓國已在浦升工業園區默克技術中心的OLED應用中心完成了OLED升華精煉設備的安裝。[詳情]
如今,碳化硅“上車”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難以繞開的話題,而這要歸功于搭載意法半導體碳化硅器件的特斯拉Model 3的問世,使諸多半導體企業在碳化硅上“卷”了起來。[詳情]
隨著一系列穩投資政策舉措密集出臺,地方正在掀起新一輪重大項目開工熱潮。上海證券報記者發現,僅云南、貴州、四川等地集中開工的一批重大項目,總投資規模都在數千億元級別。從各地開工項目涉及的領域來看,主要涵蓋民生補短板、基礎設施和城市更新、產業升級等領域。[詳情]
中國和新加坡共同編制的《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規劃》6月8日在重慶正式發布,在推進貿易領域合作、推動產業領域合作、深化基礎設施和供應鏈物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