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區域城市群的交通管理作為焦點議題,從城市交通、城際交通兩個角度討論對智能交通管的需求。[詳情]
中國智能交通發展的建設,總體上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在許多城市和交通運輸的各個行業都得到了成功的應用。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已經在全國應用,按照國家標準建設的ETC已經覆蓋了全國29個省市,開通了7000多條ETC的車道,用戶已經超過了1300多萬,并且已經實現了東部14個省市跨省聯網運行。[詳情]
盡管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深陷在全球縮編、裁員風暴當中,但它在全球的布局腳步卻也沒停下來。在全球科技業都積極搶進車用市場,為無人車技術發展做足準備之際,《華爾街日報》報導,英特爾收購了機器視覺初創公司Itseez,未透露收購價格。此項收購符合英特爾進軍物聯網以及無人駕駛領域的策略。[詳情]
羅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家小制造商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全電動飛機,這意味著現今橫掃汽車領域的電力革命將在不久后來到航空領域。[詳情]
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5月18日在德國萊比錫表示,作為實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自主目標的努力的一部分,中國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將進一步優化交通能源消費結構,推動交通用能“綠色革命”。[詳情]
《中國制造2025》提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領域,明確了“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成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詳情]
4月28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中車聯合主辦的智能傳感技術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工程前沿技術論壇在浙江寧波舉行。 從高鐵上的煙霧報警器,到手機里的運動計步器,再到普通的紅外感應控制開關,傳感器在生產、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詳情]
物聯網機器卡:物聯網機器卡業務是中國移動面向物聯網用戶提供的采用物聯網專用的10648和14765號段作為MSISDN的移動通信接入業務,通過專用網元設備支持短信和GPRS等基礎通信服務,并提供通信狀態管理和通信鑒權等智能通道服務,默認開通物聯網專用的短信接入服務號和物聯網專用APN。 [詳情]
智能交通GPS定位客車視頻監控系統能夠保證車輛移動過程的數據和音視頻的正常通信,同時可以時時定位車輛的位置,完全符合政府與企業的的嚴格要求,是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系統化無線監控系統的典型代表。 [詳情]
對于快速發展的城市交通體系,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在很多方面已經派不上用場,搭載網絡化和大數據的智能交通系統開始成為城市交通治理的得力助手。[詳情]
智慧城市絕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交通擁堵就上智慧交通,發展旅游就上智慧旅游,PM2.5爆表,就上智慧環保。治標不治本的智慧城市,可能見效一時,但不可能永遠智慧下去。[詳情]
“對于城市中排查肇事逃逸的車輛,大多時候人們只能掌握車牌號的某幾位數字,以往人工排查時往往需要一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識別,而現在用上智能交通系統和大數據手段,僅幾秒鐘就能作出判斷,而且還能鎖定車輛實時的位置。”海信網絡科技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劉雪莉這樣描述智能科技和大數據在交通管理中的應用。[詳情]
對于城市中排查肇事逃逸的車輛,大多時候人們只能掌握車牌號的某幾位數字,以往人工排查時往往需要一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識別,而現在用上智能交通系統和大數據手段,僅幾秒鐘就能作出判斷,而且還能鎖定車輛實時的位置。[詳情]
從我們出生到現在,公路似乎就一直是這個樣子,沒有多大變化。如果說未來的公路將會鋪滿玻璃,你能夠想象嗎?那么實現這些的能源怎么提供?研究者表示這種公路還具有太陽能吸收能力,可以利用自然能源,非常環保。 [詳情]
4月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意見明確,2016年計劃建設充電站2000多座、分散式公共充電樁10萬個,私人專用充電樁86萬個,各類充電設施總投資300億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