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不同的人對這個時代賦予了不同的標簽[詳情]
近日,ARM對外宣布對旗下的DesignStart項目進行升級,加入了ARM Cortex-M3處理器和相關的IP子系統,幫助開發者更簡單、更快速、更低風險地實現定制化SoC。[詳情]
在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新技術能否形成新動能,新動能能否帶動新經濟,已成為政府部門、產業界和學術界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當下深化改革最重要的價值取向。選自《中科院院刊》 ,原文標題《從信息技術的發展態勢看新經濟》[詳情]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在MWC 2017上發表演講,分享了對未來30年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看法。[詳情]
5月13日,第三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在佛山召開,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作題為“智能制造: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的特邀報告,強調“中國制造2025”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詳情]
流程是什么?體現在工業品生產領域,即是從原料到制成品各項工序安排的程序。處于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流程對于制造行業又意味著什么?筆者先從熱議的德國工業4.0著手說一下流程,并以航空工業為例,說明一下流程的重要性。[詳情]
2014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國內經濟“新常態”的重要理念,并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在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作了系統闡述。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企業的“大邏輯”。[詳情]
“如果說上一輪機器人的潮流主要是工業機器人,那么下一波浪潮將會是具備情感計算功能、能夠正確理解人類的情感并且自己也能產生情感的機器人。”[詳情]
當前,中國經濟迎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繼德國提出“工業4.0”之后,“中國制造2025”戰略隨即橫空出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工業變革正悄然來臨。[詳情]
對于中國企業家而言,智能制造首先要關注的是智能產品,即如何將智能技術運用到產品當中。智能產品有三個共通的核心元素:物理部件、智能部件、互聯部件。互聯部件包括互聯網接口、天線、連接協議、聯通產品的網絡以及在遠程服務器運行并包含外部操作系統的產品云等。[詳情]
智能制造的基礎是網絡化和數字化,網絡化連接人、機、物,也就是物聯網或者叫工業互聯網,也有叫第二代互聯網的。提起數字化就離不開數字模型和過程仿真,本文主要論述數字模型和過程仿真。 [詳情]
智慧云制造有中國特色,是以提高制造企業市場競爭力為目標,突出問題導向,突出四類技術的深度融合,構成用戶為中心的人機物的融合制造系統。[詳情]
作為第四范式首席科學家、范式大學的導師,楊強教授近日在第四范式公司內部進行了一場主題為“人工智能的下一個三年”的培訓,深入淺出地分享了自己在人工智能產業推廣上的經驗,并預判了人工智能即將爆發的技術風口與商業風口。[詳情]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今日開幕,在下午舉行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上,SAP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李強介紹了SAP與中科院沈自所聯合研發的工業4.0智能制造生產線,并表示SAP希望通過與中科院的合作來推動中國制造與德國“工業4.0”的結合,幫助中國制造實現數字化轉型。[詳情]
相比光伏發電產業,光熱發電技術門檻高、項目建設難度及資金要求相對大,國家太陽能光熱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薛黎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這對于有志于投身這一產業的企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不會出現像光伏產業起步時一窩蜂涌入、無序競爭的情況。[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