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前景美好,眾多新企業加入電動汽車市場,做大蛋糕。上周四(12月3日),互聯網公司樂視宣布與阿斯頓·馬丁簽署研發合作伙伴諒解備忘錄,二者聯手打造的電動汽車將于明年在北京車展上亮相;此前不久,長城華冠這個以汽車設計起家的企業,將自己設計研發的首款電動跑車前途K50拿到C-NCAP參與碰撞,并獲得五星評價,這意味著該企業離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更近一步。[詳情]
2015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在系統內部聯合印發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提出了我國“十三五”階段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總體目標,以及分區域和分場所建設的目標與路線圖。[詳情]
日前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對我國車企未來的發展做出了進一步細化要求。其中,節能環保是重中之重。《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指出:“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推動自主品牌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詳情]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相關補貼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應用。去年,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來南通調研時提出,在大企業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先行先試,調動企業員工使用新能源電動車的積極性,從而推動整個城市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詳情]
德媒稱,德國汽車業在電動汽車領域似乎越來越跟不上潮流,電動汽車也成為德國稱霸全球汽車市場的軟肋。特斯拉刮起的全球電動新能源汽車風暴,這股來自美國的新趨勢,也足以引起德國的重視。[詳情]
藍天白云是城市難得的風景線,“蘭州藍”承載著民生夢想。新能源車進入百姓家庭是大勢所趨,蘭州可以從公交車引進新能源車開始,斬斷“黑尾巴”,也可對新能源車推出財政補貼鼓勵市民購買。但新能源車價格高、充電難、維修難等瓶頸難以突破,自然會極大的影響車主的購買熱情。[詳情]
持續困擾東北及華北地區的嚴重霧霾天氣,使得新能源汽車加速普及再度成為共識。記者獲悉,北京市政府正在探討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今年12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車號牌仍將直接派發,明年是否還有數量限制仍在討論中。[詳情]
汽車節能減排是當前的主流,車企投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是響應國家號召。11月29日,廣州車展落幕。往年的車展帶著幾分汽車企業齊聚的“年終慶功宴”氛圍,相比之下,今年眾多汽車企業明顯低調了許多。[詳情]
為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步伐,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問題,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詳情]
新能源汽車推廣遇到的的問題有很多,地方保護成為了一些車企發展的噩夢。2015年是本輪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收官之年,也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原定50萬輛目標的截止年。歲末將至,各地也在加緊目標沖刺,業內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有望突破30萬輛,50萬輛目標依舊難以實現。[詳情]
來自跨國汽車公司、國內主要汽車集團、零部件企業及高校的20多位海歸專家,就海歸人才推動中國汽車業實現“工業 4.0”及自主零部件企業發展等熱點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頭腦風暴。[詳情]
本年度最后一期小客車搖號將于今天(12月26日)上午10時舉行。普通小客車中簽難度再次提高,中簽率為204:1。而8717名新能源車申請者不用搖號,只要通過資格審核就可直接配置指標。[詳情]
香港在1100平方公里里面大概有720萬人口,2100公里的道路,65萬多輛車,密度大約是每公里300輛車,每一千人大概是0.3公里的道路,我們的公共運輸工具使用率達到90%,每一天的出行人次大概是1200萬。我們的人車量大概是每10.5人一輛車。[詳情]
城市每天都在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給有限的公共交通資源帶來巨大壓力,其中一點表現就是傳統的排隊買票、充值不僅繁瑣而且低效,無法滿足現代都市人的快節奏。采用非接觸式技術,乘客只需用手機或者交通卡輕觸非接觸式終端即可瞬間完成支付,省略了購票檢票程序,快速通行。在非接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備以及智能手機不斷普及的基礎之上,NFC技術的采用更是大幅提升了便捷性。本文介紹全球五大成熟的NFC公共交通運輸系統。[詳情]
1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對美國各大汽車廠商頗有吸引力,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在與谷歌洽談合作事宜。一名不具名知情人士透露,福特在與谷歌洽談合作事宜,其中包括利用谷歌的技術聯合生產無人駕駛汽車。[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