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工業總綱式的發展規劃,《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近日由國家六部委正式發布,旨在指導我國醫藥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和藥品質量的提升。[詳情]
很多人有這樣的就醫經驗:在醫生開處方前,一般會詢問你是否有藥物過敏。但除了少數已經出現過藥物過敏的人,大多數人對此蒙查查。醫生會在病歷藥物過敏一欄寫上:未發現。隨著藥物基因檢測的流行,這一局面將出現改觀。[詳情]
根據公開資料和媒體報道整理了中國醫藥零售電商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既有藥企和藥店的積極嘗試,也有電商平臺對醫藥零售的青眼有加,加上移動醫療、送藥O2O等創業公司的拼殺,醫藥電商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競爭態勢也越來越激烈。[詳情]
2016年,風投公司、硅谷技術型企業紛紛聘請醫學專業人士來輔助投資和研發。同樣也是在過去這一年,醫療科技創業公司獲得了42億美元的總投資(Rock Health數據)。 [詳情]
癌癥病患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將要面對機器人醫師。由科技大廠 IBM 主導的 IBM Watson Health 公司,正在開發一項可以根據腫瘤基因定序以及機器學習,來給予病患個人化癌癥療程推薦的服務。[詳情]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人工成本的提高,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發展風口隱隱浮現,其中醫療機器人更是受到各界追捧,市場潛力不斷釋放,有望成為服務機器人領域的下一個投資熱點。[詳情]
醫療搜索引擎是一種垂直搜索引擎概念,用戶使用醫療搜索引擎的目的性更強,除了獲取信息外,也有醫療服務的需求。[詳情]
昨日(10月18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對2013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公布了第一批擬廢止和宣布失效的規范性文件目錄,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次擬廢止和宣布失效的規范性文件共計46個,其中,醫療領域文件占了23個。[詳情]
當前,隨著前沿技術的發展,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智能硬件產品,其中,又以智能健康硬件產品最甚,比如智能手環、智能秤、智能血糖儀等等。但是,這些打著“健康”名義的產品真的做到了所謂的促進健康嗎?[詳情]
《2016年人工智能醫療健康創新趨勢報告》最后兩篇的研究范圍主要為全球范圍內醫療健康領域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納入本報告統計范圍的初創公司共74個。[詳情]
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與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北京簽署了一項價值逾千萬元的智能制造合作協議,括過程管理系統、環境管理系統、能源管理系統和制造執行系統,以及由第三方工程公司承包實施的批次控制系統和樓宇自動化系統。[詳情]
昨日,藥監總局發布《關于征求過敏原等三類體外診斷試劑分類調整意見的函》(食藥監械管便函〔2016〕63號),就過敏原類、流式細胞儀配套用和免疫組化類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分類調整意見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6年10月31日。[詳情]
中國制藥企業正在積極布局工業4.0方案,比如美國某大型自動化公司與一家中國制藥廠簽訂了大型智能工廠合作協議,主要內容是協助制藥企業建立全自動化、智能化工廠,提供包括過程管理、制造執行系統在內的一系列信息自動化解決方案。[詳情]
葛蘭素史克將持有合資公司55%的股份,Alphabet旗下的Verily生命科學公司持有剩余股份,后者的前身是谷歌生命科學公司。兩家公司計劃在未來七年最多向合資公司投資5.4億英鎊。[詳情]
“有商機的地方就有BAT的身影”。移動醫療就是BAT近幾年競相布局的一個新領域。圍繞移動醫療,BAT三家公司在布局上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各自的“獨門兵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