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11月份我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流行性感冒發病人數為156205例,死亡5人,流感類疫苗和藥品需求大增。加強流感疫苗的應用和加強醫療救治工作,與疫苗、抗流感藥品的生產和銷售企業密切相關。那么,在流感高發季,哪些藥企有望贏得機遇呢?[詳情]
2020年1月2日,工信部等四部門發布關于印發《推動原料藥產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詳情]
中國《定制式醫療器械監督管理規定》2020年1月1日正式施行
3D打印技術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應用,正在逐漸顯示出強大的個性化定制的能力。每個病人具體的組織器官病灶都是獨一無二的,傳統的醫療器械一般都是標準化的形狀和大小,無法真正貼合每個病人的需求;而3D打印則可以提供快速、相對低成本的器械制造,非常適合在醫療定制上進行應用。廣泛而剛性的需求,可以讓3D打印定制醫療器械造福國人。但是之前由于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醫療3D打印應用進展緩慢;現在有了規定,終于有規可循有法可依了![詳情]
所謂獨角獸企業,一般是指創業年限在 10 年以內,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企業。而其中特別優質并且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企業被單獨稱為超級獨角獸。根據相關數據,在2019年的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創新醫藥和數字醫療等領域的企業中共有 20 家企業榮登獨角獸行列。[詳情]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制藥機械行業用汗水澆灌收獲,通過共同努力,一大批新的設備,新的技術,新的工藝,新的解決方案涌現。如今2020年已經到來,制藥機械行業同樣需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以實干篤定前行,力推我國制藥機械行業的前進與發展。[詳情]
2019年,FDA的藥品評價和研究中心(CDER)批準了48個NDA和BLA申請,以及96個首仿藥;48個首次NDA和BLA申請中有37個新分子實體,21個a孤兒藥,24個藥獲優先評審。[詳情]
隨著生物醫藥技術不斷突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生物醫藥產值占醫藥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2018年,我國批準上市新藥48個,其中抗癌新藥18個,比2017年增長了157%。[詳情]
近期,有投資者在提問環節中,詢問了某制藥裝備企業為什么近三年的銷售額一路上升,凈利潤一路下滑?該制藥裝備企業表示,“近幾年來,制藥裝備行業競爭激烈,行業整體利潤有所下滑,同時公司堅持走差異化競爭路線,在新產品、新技術上加大布局和投入,相應成本及費用均有所上升。”[詳情]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網站發布了《關于重新修訂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醫藥代表接待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明確,醫械代表來該院進行學術推廣活動應公開進行,在醫院指定部門備案。禁止醫械代表承擔藥品、醫療器械等銷售任務。[詳情]
受人口老齡化、國家政策推動以及居民健康意識加強,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等的影響,我國醫藥行業將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有數據預測,到2022年,我國制藥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305億美元,而伴隨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人們也將越來越關注制藥質量方面的問題。據了解,在制藥質量提升方面,監測技術與設備占據重要地位,正如業內所說,缺乏專業的測量儀器、檢測設備,醫藥產品關鍵性能的提升與創新將會受到直接影響。[詳情]
12月13日,江西省醫療保障局和江西省衛健委聯合發布《關于執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大區域范圍中選結果的通知》,決定自 12 月 20 日零時起,全省所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執行“4+7”全國擴圍結果,包括鄉鎮衛生院在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須于2019年12月25日前執行中選結果。[詳情]
近年來,隨著醫藥行業監管趨嚴,藥企必須從整體布局出發,保障產品質量。然而藥企通過自身或設計公司做整體布局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常容易遇到問題。為了打破瓶頸,國內一些制藥裝備龍頭企業通過提出“整體解決方案”,大大解決了藥企的困擾。[詳情]
近年來,我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工業總產值保持著持續穩定增長,而生物制劑市場更是存在大量未滿足的需求,據估計,我國生物制劑領域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其中TNF-α抑制劑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億元。在制劑產值的帶動下,我國制劑機械銷售量也在逐年增長。[詳情]
近年來,我國制藥裝備行業快速發展,產品種類不斷增多、規格齊全,與過去的起步階段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今年更是朝著自動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方向快速發展。那2020年,制藥裝備行業又將朝著哪些方向發力呢?[詳情]
根據近日召開的2019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3500億元,有9個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獲批上市……這些數據充分展現了我國生物醫藥水平正在不斷提升。業內表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崛起,對制藥設備的需求也正在不斷擴大。[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