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強調“硬制造”,美國側重“軟服務”,日本突出人工智能 中國如何搶占工業4.0先機
作為先行者,德國逾4成企業已采用工業4.0平臺。德國工業4.0核心是發展制造業的智能生產技術和智能生產模式,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數字化。主要面向三大智能戰略發展方向:“智能工廠”、“智能生產”和“智能物流”[詳情]
在看圖之前,先想一個問題,為什么智能制造和工業4.0是下一個方向?從最早工匠使用工具開始,科技進步的物質形式基本體現在了制造發展的過程,將科技應用到制造的過程最能體現人類理性應用工具和技術等先進手段追求利潤最大化和效率最高的偉大境界[詳情]
在基本完成對世界工業機器人巨頭德國庫卡控股后,美的集團加快機器人產業化項目布局速度。[詳情]
雖然制造自動化是大趨勢,但有些制造商對機器人進行生產工作仍然保持觀望態度。[詳情]
2013年,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名為“工業4.0”的戰略計劃,努力想要實現實體工業生產與虛擬數字世界的無縫對接,并意圖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詳情]
裝備制造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基礎性產業,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基石。標準是產業發展和質量技術基礎的核心要素,是裝備制造業行業管理的重要手段。[詳情]
ABB瑞士工程集團的上一任管理層曾經堅決取締運營不佳的機器人業務部。他認為,該司的機器人太昂貴,在汽車行業中遭遇了嚴重的衰退。在2009年,機器人領域運營虧損了接近3億美元。[詳情]
對于工業4.0這樣一個充滿亂象和質疑的領域,一些人通常只是遠遠地躲在一旁,嗤之以鼻,高冷的欣賞自己的智商,而也有一些人則義無反顧的投入其中,竭盡全力,尋找財富和未來的方向。[詳情]
受《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等一系列政策鼓勵,我國國產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涉及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超過了800多家,各地方有超過40個以發展機器人為主的產業園區。但從目前來看,格力美的很可能借助工業機器人布局在智能制造領域形成“雙寡頭”格局。[詳情]
高技術含量的機器人已經成為工業制造進一步發展的利器,在爭奪機器人產業制高點的戰役上,各個工業強國可謂不遺余力,國際上已經有一批機器人制造巨頭,他們是唱機器人發展這臺戲的主角。[詳情]
《2015-2016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藍皮書》震撼發布
8月2日,《2015-2016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藍皮書》發布會在北京成功召開。該系列叢書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作序,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詳情]
高技術含量的機器人已經成為工業制造進一步發展的利器,在爭奪機器人產業制高點的戰役上,各個工業強國可謂不遺余力,國際上已經有一批機器人制造巨頭,他們是唱機器人發展這臺戲的主角。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概況,并著重介紹歐美地區的主要廠商。[詳情]
中德雙方宣布,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由來已久,該領域合作有望成為中德未來產業合作的新方向。“工業4.0”是在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建議和推動下形成的,已上升為德國國家級戰略。[詳情]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中國智能制造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同樣也是大部分處于研發階段,僅16%的企業進入智能制造應用階段[詳情]
近日,德國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CEO赫爾伯特·海納(HerbertHainer)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稱,“面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我們將利用機器人來進行生產,生產線將回歸歐美等消費地”。[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