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機器人的控制分為機械本體控制和伺服機構控制兩大類,伺服控制系統則是實現機器人機械本體控制和伺服機構控制的重要部分。[詳情]
7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公示了15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2016年試點示范項目。[詳情]
在長江中下游正遭受洪災“洗禮”之時,一則好消息或將讓人們心頭“冷冷的冰雨”煙消云散,讓人們看到了長三角久違的“陽光”。[詳情]
作為全球的制造大國,中國的制造行業自動化生產進程明顯落后于產業規模。面臨時下工人人力成本逐年攀高,生產相關成本日趨高漲,訂單要求越來越嚴苛等實際情況,政府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不僅是提升工業自動化程度的一個演進目標,也是諸多生產制造企業自身生存過程中必須面對的生死存亡的選擇。[詳情]
作為中石油撫順石化公司智能制造成果的代表,一部形似手槍的儀器擺在了記者眼前。它的創造者,是刁克劍帶領的技術團隊。[詳情]
制造領域技術的階段性進步被描述為工業革命的四個階段,即工業4.0的進化歷程。4.0時代是利用互聯網,將智能化貫穿在生產、物流和服務等各個相關領域,主打智能化的工業4.0貫穿于整個價值鏈。[詳情]
在“工業4.0”條件下,人、物品和系統相互聯接,從而形成有活力的、實時優化、具有自我組織功能、跨企業的價值附加網絡。這種網絡能夠根據成本和資源消耗等不同的標準進行優化。[詳情]
2?016年初始,計劃以我18年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從業經驗,淺談下中國化工工業企業的未來智能化之路![詳情]
每個企業有其自身特殊情況,如企業所處的行業、現金流、決策者的視野、政府的支持等等,這些都可能造成我們的企業在面對”工業4.0“的時候呈現出不同的反應和狀態。[詳情]
國內頂尖機器人生產企業中科新松有限公司的訂單量增加迅速,客戶原來只是集中在汽車領域,但這兩年來已經涉及日用、食品、化工等各個領域。“機器換人”時代逼近,傳統工人何去何從?[詳情]
中國的制造業一直是影響中國國民經濟的一大因素,其占我國GDP的比重一直處在40%以上,雖然這一比重在近年來有下降的趨勢。最新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與德勤聯合制作的《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中國仍是目前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緊隨其后的是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詳情]
最近,華為也在準備進軍無人機領域。但和小米不同的是,華為這次做的并不是一款完整的無人機,他們在開發并準備銷售的是無人機用的芯片。[詳情]
“工業4.0”是德國政府旨在將信息通信技術同傳統制造技術進行深度結合以保持制造業世界領先地位的一項發展戰略,將對全球制造業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詳情]
精密加工篇 | 《中國制造2025》解讀之:推動高檔數控機床發展
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是裝備制造業的“工作母機”,一個國家的機床行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是衡量其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中國制造”2025將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行業列為中國制造業的戰略必爭領域之一。[詳情]
中國制造業在世界經濟的推動下,在前兩年發展迅速,然而現在國際經濟環境不景氣,同樣也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