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發展趨勢,中國發展在快速上升。綜合考慮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中國工業化進程、經濟增長趨勢,到2035年可以趕超德國”。[詳情]
不少市場參與者和觀察家嚴重低估“中國制造”的抗沖擊能力和應變能力,基于這一誤解進而動搖對中國金融體系和整個宏觀經濟穩定性、成長性的信心。[詳情]
這個轉型創新的過程非常痛苦,投入的成本遠大于回報,但是到2015年下半年,我們終于開始初見成效。[詳情]
由于我們現在采用的方法已經基本上變為是基于概率的方法,所以我們便需要有大量的數據集對我們的系統進行訓練,以完成監督學習。而現在的互聯網環境讓這種極大數據集的獲得變得越來越方便和容易。[詳情]
中國現在勞動力結構短缺,制造成本急劇上升。自動化可以推動食品包裝產業前進,為百姓生活提供更快捷的生活習慣而努力![詳情]
和以往不同的是,技術工人的需求量較以往增加,且機器人相關崗位今年特別火爆。一些用人單位甚至給出了學徒工3500元以上,熟練技術人才10萬元加提成的年薪,但符合條件的應聘者不多。[詳情]
相較于其他國家,中國業界對于顛覆式創新的期待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建設性價值更為認可。在受訪的中國企業家當中,57%的人認為公司應該更加致力于開拓新的收入渠道、發明新的商業模式。[詳情]
正如你所看到的,力反饋非常有用,可以應用到很多不同的應用中。可以分析一下你的工作流程,看看是否可以使用力傳感器替代視覺系統。[詳情]
德國企業往往偏安一隅,像是個穩重又充滿活力的中年人,默默地堅持著自己的目標,穩定而專注地在一個領域發展。它們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還可能看起來是“笨公司”,但穩定的業績和成長表明它們絕不是“差公司”。[詳情]
技術革命及與之相配套的政治經濟制度創新才是能源鏈的關鍵。最有效地發現、占有和使用新能源必然要突破各種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意識形態的限制。[詳情]
《英國工業2050戰略》就是定位于2050年英國制造業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研究,通過分析制造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英國制造業發展與復蘇的政策。報告展望了2050年制造業的發展狀況,并據此分析英國制造業的機遇和挑戰。[詳情]
西方中產階級之所以現在面臨困境,直接原因是去工業化的發生,即重化工業和加工制造業的嚴重萎縮。隨著制造業的衰落,服務業失去了服務對象和發展的動力,收入水平呈現不斷下降態勢,中等收入人群的數量不斷減少。[詳情]
繼去年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期間首次向市場展示了自主研發的SCARA工業機器人,臺達臺達在今年工博會上再次帶來全新的垂直關節機器人,可實現多角度插件,具備高自由度、高速及高精度的優勢,引來極大關注,其深耕工業機器人業務的決心,彰顯無遺。[詳情]
放眼望去,我們的制造業正在發生著什么?在智能互聯世界中,我們該何去何從?PTC公司推出的《物聯網時代的企業競爭戰略》白皮書,或許可以幫我打開新的思路。[詳情]
隨著“機器換人”、“智能制造”以及“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的出臺和落實,近年來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