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秀洲的一年多時間里,浙江鑒衡已檢測、驗收350多兆瓦光伏電站,對光伏發電項目的標準制定、檢測、認證、驗收等工作嚴格把關。[詳情]
隨著第四條小組立焊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投產,南通中遠川崎的生產效率提高40%以上,不僅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改善了勞動環境、提升了安全水平,更是提升了產品質量。[詳情]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工業4.0”時代的加速到來,以及我市“機器換人”工作的擴面升級,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已悄然崛起,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詳情]
現實是,機器人概念很火,產業卻是慢熱,在中國市場更是有點涼。別看一些企業早就開始喊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其實“代替”的部分很少,更多的是在炒作。[詳情]
數字化向智能化進化已有了現實的技術基礎。政策紅利和技術儲備讓企業智能工廠轉型處于一個最好的時代。[詳情]
日前,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生產的復合型機器人已經開始批量生產。[詳情]
據教育部消息,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由眾多科學家發起的“中國高校智能制造創新網絡”日前宣告成立。[詳情]
電腦不再以“暴力窮舉”的計算能力來求勝,而是利用自身的深度學習能力,通過輸入職業棋手的海量棋局,模仿人類的下棋方式,“過濾”掉明顯的差棋以大大縮小計算量,慢慢掌握了人類最引以為傲的圍棋功夫——“直覺”。 [詳情]
日前,美國《機器人商業評論》近期公布了第五屆2016年度RBR50名單(全球最具影響力50家機器人公司),中國有3家機器人公司成功入選。[詳情]
從年初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中明確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到5月國務院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戰略,再到年末“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圖公布、支撐配套文件陸續編制,“中國制造2025”是貫穿2015年始末的第一熱詞。[詳情]
機器人成為了年度《總統經濟報告》的關注對象,這顯示出了機器人在世界經濟政策中日益重要的地位。[詳情]
27日,來自中央及地方媒體組成的采訪團走進東莞的企業車間,探訪“世界工廠”東莞的逆襲法寶。[詳情]
無人駕駛汽車發展有一段時間了,人們對無人駕駛的憧憬不再局限于科幻電影。越來越多的廠商推出自家的無人駕駛汽車,勢必在未來交通業引起巨大變革。[詳情]
IDC預期未來4年機器人在流程制造與醫療相關應用成長最快。全球支出將從2015年的710億美元成長近1倍到2019年的1354億美元。[詳情]
“兩化融合”是中國版的“工業4.0”。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只有將信息化時代的網絡化、智能化特征與我國工業化、自動化的進程緊密結合起來,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為主線,才能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