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蘋果手機的3D Touch功能,曾被其鼓吹為花了無數個小時研發出的具有革命性的技術。但是Qeexo僅用一次軟件升級,就能輕松實現了。而它所用到的正是“角手指感應”。[詳情]
提及人工智能(AI),恐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仍是多年前,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那部電影。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AI的研究尚且停留在文字層面,且計算機對普片的識別,要依靠人工添加的標簽與注釋。現在,這一窘境終于有望被打破。[詳情]
智能硬件最為物聯網重要一環,在經歷起步、摸索和發展后,市場熱度提高。外人看來,智能硬件潛在消費者的認知度和購買欲望逐漸增長,各種新品密集發布,眾籌越辦越火,儼然一派繁榮。[詳情]
為什么智能硬件熱潮不斷?熱度的引領者永遠是美國的一些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真是有錢任性,我們都看不懂。谷歌花32億美元收購了一臺有自我學習功能的智能溫控裝置Nest,我們解剖了Nest的產品,沒有那么神秘,谷歌為什么花大價錢做這件事?[詳情]
為促進智能行車記錄儀創新應用,推動智能行車記錄儀產業健康發展,在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由深圳市天地智能交通研究院、深圳市兆璟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共25家行業主流企業,11月30日在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會議室舉行“中國智能行車記錄儀產業聯盟”成立大會。[詳情]
一本名為《機器人時代》的書最近獲得了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大獎。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這本書的副標題,英國版為“大規模失業的威脅”、美國版為“一個失業的未來”。該書的主要觀點是,從制造業到專業服務領域中,越來越多人擔心自動化會對就業產生負面影響。[詳情]
智能化行業奧斯卡盛典:2015年度“中國智能建筑品牌獎“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伴隨著“第十六屆中國建筑智能化峰會”的圓滿落幕,由QJ.Smart.Tech千家智客舉辦的2015年度“中國智能建筑品牌獎“頒獎典禮于12月3日晚在廣州東方賓館盛大舉行。[詳情]
2015年5月至今,中國新獲得批準的地鐵建設項目涵蓋了深圳、天津、北京以及南寧、成都、南昌、南京、長春等11個城市,線路總計1300多公里,投資9000多億元。[詳情]
2003年以后,中國重新啟動第二輪重化工業,時至今日,中國在裝備制造、造船、資源、鋼鐵、高鐵、核電、新能源等領域形成了與世界頂級企業抗衡的力量;它面臨著一個壞時機。2010年以來,在中低端制造業,中國企業不斷挑戰成本極限的難度越來越大,東南亞以及南美部分市場吸走部分中低端制造企業。[詳情]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595.2億元,同比下降4.6%,降幅比9月份擴大4.5個百分點。這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連續第五個月負增長。專家分析認為,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出現積極變化,但是整體來看,工業增長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企業利潤短期內難以形成筑底企穩態勢。[詳情]
近年來大力發力工業機器人業務的新時達近期發布公告,擬以10億元的價格收購上海會通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會通科技)100%股權及上海曉奧享榮汽車工業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曉奧享榮)49%股權。此次收購完成后,將進一步健全新時達業務體系,貫通智能制造裝備領域,實現其運動控制及機器人業務從“關鍵核心部件—本體—工程應用—遠程信息化”的完整產業鏈布局。[詳情]
在“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確定了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與工業軟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設備四大細分行業,作為到2025年我國新一代信息基礎產業的發展重點。[詳情]
中國重要的官方和財新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昨日出爐,雖然出現相悖的走勢,但均顯示制造業仍處于低谷。11月官方PMI再次掉頭向下,跌至49.6%,創逾三年最低水準;而財新中國11月制造業PMI升至48.6,延續回升勢頭,創下5個月高位,但仍處于萎縮區間。[詳情]
工信部部長苗圩12月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解讀中國制造2025。[詳情]
據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20年內將會有47%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專家表示,智能機器人將最先代替流水線上不斷重復單一動作的工人,但是與藝術創作相關、與人交際的公關工作,或者需要人感性判斷或思考的工作,難以被取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