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ontrol Engineering Europe報導,生產設備數字化影響到所有產業,工業物聯網(IIoT)更是快速成長,2021年連網裝置數量將暴增至220億,部分企業勇于把握數字化的機會,在IIoT的資本支出預算可望提高40%。[詳情]
盡管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中已占有較大市場份額,但中國制造的發展水平多介于工業2.0到工業3.0標準之間,大部分產品尚處于低端行列。欲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突圍的中國,已將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詳情]
智能制造的風潮不僅正在改變企業的制造模式,也在改變企業和員工的合作模式。相信在未來,智能制造能夠讓更多的制造業員工成為分享產業升級果實的“贏家”[詳情]
智能制造的目標是通過迅速創建應用程序,使所有人、系統和資產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但為實現上述目的,需要解決一些關鍵問題。正確使用大數據,有助于實現更多的工業互聯網(IIoT)功能。[詳情]
自動化技術在倉儲領域(包括主體倉庫)中的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人工倉儲階段、機械化倉儲階段、自動化倉儲階段、集成化倉儲階段和智能自動化倉儲階段。在90年代后期及21世紀的若干年內,智能自動化倉儲將是自動化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詳情]
現代工業如今依靠先進的機械,先進的軟件和通信技術,以及強調精益庫存和集成供應鏈的現代管理技術。而且在工業領域還有另一個趨勢:建筑,工廠設備,車輛,倉庫,托盤和工人本身正在越來越多地與網絡相連,設備范圍從微小的環境傳感器到復雜的工業機器人。[詳情]
一條由深圳公司研發的工業4.0智能工廠生產線已在深圳正式面世。深圳市電子裝備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施浩30日向媒體表示,這是中國首條工業4.0智能工廠生產線。[詳情]
在整個工業互聯網的實施過程中,挑戰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有四個需要重點關注的挑戰點。[詳情]
工業互聯網,就是利用物聯網進行大規模工業制造的技術。工業互聯網背后的理念是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工業,能更精確的處理、傳遞數據,為企業節省成本,實現工業產出效率的最優。[詳情]
智能制造不是一個新提法。上世紀80年代,隨著當時的人工智能熱,智能制造也熱了起來,日本出臺國家項目“智能制造系統” (IMS),邀請眾多國家參加,并且十分重視知識產權。[詳情]
據6月14日的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0057(臺/套),實現了 47%的高速增長,然而,這并不是短暫的繁榮,而是近年來機器人產業都保持著較高的增速,特別是在2017奶奶前五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50.4%。[詳情]
海爾與電子標準院以標準化領域合作為牽引,從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與應用部署、工業大數據和云平臺的研究、智能制造創新與應用以及綠色節能智能家電產品示范4個方面展開合作。[詳情]
中國的裝備制造業雖然已取得巨大的進步,不過與歐美日的差距依然巨大。有見及此,中國正與德國“工業4.0”、以及美國方面進行合作,未來也會有更多的國外裝備制造產品和技術進入中國市場。[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