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乃至全世界制造業的改變,一定將基于“工業4.0”,形成“工業4.0制造經濟”,這將是一種“幫顧客用預測的方式避免問題發生,而非解決問題”的“預測型”經濟模式。[詳情]
市場上擁有這些技能的專業人士嚴重不足而無法滿足預期需求。因此許多歐洲國家相當重視培訓和提升專業技能,企業已與專業機構合作開發培訓計劃來滿足對這種新技能的需求。英國企業若想維持競爭力也得照做。[詳情]
近兩年,西門子與我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武集團在共同邁向“工業4.0”方面合作不斷。[詳情]
中國已經渡過了智能制造的培育期,進入了成長發展期,在2025年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將進入應用階段。中國的智能制造要強調國產化,也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詳情]
中國政府在幾年前推出了俗稱“大基金”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此計劃初始構想是在2014至2017之間提供1,200億人民幣(約200億美元),再加上中國各地方政府與私募股權基金總共挹注約6,000億人民幣(約1,000億美元),以推動對具備關鍵技術之海外企業的策略收購。[詳情]
隨著“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深入實施,作為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佛山高新區正在加速對接國際創新資源,從而加快推動區域的轉型發展;作為佛山南海新興產業,半導體照明產業為區域經濟做出重要貢獻。為此,中國制造急需學習國際先進工業生產制造,從而推動南海智造。[詳情]
中國首條工業4.0智慧工廠示范線27日在深圳亮相,示范線主要生產電視機頂盒,該智能工廠僅僅由2人在中央監控室進行管理,而在工業4.0實現之前,僅生產線員工就要59人。[詳情]
工業4.0究竟只是市場炒作一場,還是可透過轉型帶來希望的絕佳機會?業界在實現工業4.0的過程中究竟遭遇到哪些問題?目前的實施成效如何?未來又該如何跳脫市場炒作,真正落實工業4.0?[詳情]
中國和歐美的制造業所處發展階段不同。我國的制造業企業實際上很多都還在2.0到3.0之間在進步中,所以自動化之上的大數據分析、云計算或是物計算都顯得有些遙遠。[詳情]
互聯網云腦的進化示意圖在2008年曾經繪制了第一個版本,本文是根據最新的研究對云腦的進化示意圖進行了優化和調整[詳情]
“中國的軟件公司至今還沒有一家能夠建立起可以與世界級的工業工程、控制軟件相媲美的核心能力,這一能力將成為中國企業邁向工業互聯網的巨大短板。”[詳情]
5G更專注于垂直產業應用服務。5G不再只是技術增進,如何應對垂直產業需求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服務模式將為布局重點。[詳情]
雖然規模名列世界首位,但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中國制造業對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技術應用和升級的渴望與日俱增。[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