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來機器人發展是同人類協作也好,能夠獨當一面也罷。顯然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和標準去衡量。機器代工帶來“低成本、高效率”是在一切運行的基礎上,如果機器人需要技術升級和維修,將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且不論機器能面臨替高階職位的深度學習能力以及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一系列問題。[詳情]
庫卡/川口/ABB/柯馬齊聚這個中國小鎮 機器人產業就看它了?
國家人工智能未來如何發展、對策怎樣?昨日上午,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調研組專程來到順德,考察佛山千億元名企美的集團的人工智能發展經驗。 [詳情]
所謂未來工廠,西門子的官目前的說法是數字化工廠,或者直接安貝格電子制造工廠(Electronic Works Amberg,簡稱EWA)。 [詳情]
今年的中國兩會正在進行之中,人工智能成為熱門話題,不僅業內的李彥宏、馬化騰、雷軍等紛紛將“人工智能”納入自己的兩會提案,人工智能還首次被寫入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詳情]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5月15日,比亞迪旗下汽車制造商CTS Auto發言人宣布,CTS Auto計劃初步投資1億美元(約6.9億人民幣)在阿根廷生產電動公交車。[詳情]
對于機器人,未來學家考慮的是生存或死亡的倫理,而實干家考慮的是資本市場。小型機器人的出現使其能夠在中小型企業中普及,這便加速了機器代替人工的轉變速率。[詳情]
中國機器人應用市場快速發展,行業分析機構預測,2017年中國機器人銷量將達10.2萬臺。但與此同時,低級終端廠家的競爭與投入過熱,將有礙于產業的競爭力與創新升級。[詳情]
雖然一直被視作德國“工業4.0”的標桿企業,但正在上海參展“2016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的西門子公司仍以務實的態度稱自己是一家“正在奔向工業4?0的企業”。[詳情]
發那科、安川、ABB和庫卡作為機器人“四大家族”,它們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60%。近幾年這些國際機器人巨頭紛紛搶灘中國機器人市場,投資生產基地,競爭日趨激烈 [詳情]
最近,中國政府提出要在華南地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我們對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在這個極具實力的灣區中,深圳是IT中心,佛山是工業中心,兩者一旦合作可以將數字化和自動化經濟結合起來。[詳情]
一季度,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10.3%,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3.5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應按照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部署要求,擺在經濟發展更突出位置。新興產業如何健康發展?部分領域的產能過剩風險怎么防范?[詳情]
根據GGII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8.5萬臺,同比增長23.91%,產值規模達到135億元,其中國產占比19%,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預計2017年國產占比有望突破23%。[詳情]
工信部正在制定行業準入條件,提高準入門檻,嚴控工業機器人高端產業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風險。[詳情]
過去幾年,機器人技術取得的很大的進步,從更容易的編程、機器視覺到人機協作。機器人采購和部署的呼聲越來越大,雖然數據顯示機器人的購買量處于逐年穩步上升階段,但2016年卻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詳情]
BAT最愛湊熱鬧,互聯網領域哪里有熱點、哪里是風口,他們可謂是場場不落,在阿里、百度都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所作為的時候,騰訊也開始著急了。[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