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買新能源汽車?哪一款合適?汽車補貼多少?能不能搖號上牌?車子使用有沒有麻煩?”這些都是最近正在困擾小安的問題。[詳情]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一直是汽車領域討論的熱點。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智能網聯汽車與國際同步發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詳情]
新能源車企要自己化解補貼退坡壓力,到了燒錢”比拼財力的時候了嗎?
4月2日,工信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明確規定今后登上目錄一年沒有新車出來的,將取消目錄。[詳情]
當內燃機與電動化相結合成為車用動力技術發展的新方向,能源行業就成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力量。[詳情]
昨天,鎮江市政府舉行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監測平臺上線運行活動,這標志著鎮江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邁上新臺階。[詳情]
國內負極材料市場規模從2013 年的24.10 億元增長至2016 年的64.57 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38.89%,在新能源車市場的帶動下全面提升,2018 年有望達到近百億元的市場規模。資要點電動汽車行業整體判斷:“2018調結構迎放量,2020積分制見平價”。[詳情]
現在新能源動力電池發展主要集中在氫燃料電池和鋰硫電池兩個方面,其中氫燃料電池技術日韓領先,鋰硫電池技術歐美領先,中國則在兩個方向上都緊追不舍,而A股傳說中的石墨烯等電池離應用還相當遠,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詳情]
?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網站公布《2018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對2018年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下一步的標準化工作進行了部署。其中涉及動力電池領域的相關工作包括:[詳情]
日前,由寶能投資400億元建設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陜西西咸新區開工,其規劃產能100萬輛(一期產能50萬輛),預計整車和零部件制造總產值將超千億元。[詳情]
據了解,工信部發布2018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將主要從三方面入手,開展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詳情]
日前,豐田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分別表示,目標在2022-2025年間推出使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就在去年年底,贛鋒鋰業也發布公告稱將建設第一代固態鋰電池研發中試生產線。[詳情]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周五啦,那么,今天的新能源汽車圈有啥事值得關注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詳情]
汽車是機床重要的下游產業,與機床行業聯系密切。[詳情]
3月19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部長通道上表示,要優化產業結構,繼續推動過剩產能的化解,落后產能的淘汰,推動散亂污行業的整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