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行業,人們都在說“個性化是發展趨勢”。事實上,在制藥行業也是如此,并且其已不再是趨勢,而是已經存在事實。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對健康的關注度的日漸提高,個性化醫療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已不是上個時代的一概而論,而是更多的追求依據個體實際情況開展醫療。[詳情]
近年來,隨著“限抗令”持續升級發酵以及環保政策的推進,環保整治可以說是已經成為制藥行業在發展路程上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詳情]
根據11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22.8%,扣除價格因素后,2020年10月份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同比實際增長8.2 %,高于總體6.9%的增幅。[詳情]
2019年國內糖尿病患者約為1.16億人,預計這個數字會在2040年達到1.5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2.8%。業內表示,因為患者需要長期使用降糖藥,所以我國糖尿病用藥市場容量大且具有剛性需求的特征。[詳情]
近年來,新醫改系列政策特別是“4+7”帶量采購新政的持續落地,給傳統醫藥企業賴以生存的醫院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醫藥企業尋找院外市場出路開始迫在眉睫。但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醫藥渠道的崛起,同時也給傳統醫藥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更多新機遇。而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醫藥零售”合作在業內也逐漸開始變得越來越多。[詳情]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飲食結構、環境發生改變,癌癥發病率不斷提升,癌癥患者人群持續擴大,為中國腫瘤藥物市場帶來了龐大的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腫瘤藥物產品的銷售額為264億美元,2017年至201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3.21%。預計到2021年,中國腫瘤藥物市場銷售額將達到348億美元。[詳情]
日前,湖北省醫保局下發通知,公布了該省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實施細則,33個注射劑品種進入頭批藥品集采目錄,主要為青霉素及喹諾酮類抗生素類,包括氧氟沙星、環丙沙星、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等,均為常見注射劑大品種。而在此前,山東省帶量采購涉及的40個品種中,有27個是注射劑型,占比超過六成。[詳情]
近日,樂普發布公告稱,擬將其所屬子公司北京樂普診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樂普診斷” )分拆至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在發行上市時間方面,樂普診斷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批準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注冊后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發行,具體發行日期未定。[詳情]
近年來,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巨大的患者群體和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正在吸引跨國企業越來越多的注意力。那這些企業在未來具體將會有哪些發展規劃呢?下面,筆者就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為大家進行梳理。[詳情]
近日,重藥控股發布公告稱,下屬控股子公司重藥股份與天圣制藥簽訂股權轉讓合同,約定重藥股份以5955萬元購買天圣制藥所持重慶長圣醫藥51%股權。另外,公告顯示,本次收購完成后,天圣制藥及其子公司的工業產品在同等條件下將優先 進入重藥股份全國市場的首推分銷體系,重藥股份將首推天圣制藥及其子公司的大輸液產品在全國醫院的靜配中心建設項目。[詳情]
生物醫藥是“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的產業發展方向。近年來,受利好政策、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因素,以及生物制藥技術、海外資本涌入、人才大批回歸等綜合因素的多重驅動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也在迅速擴大,從2015年的1220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640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09%。[詳情]
11月2日,韓國三星生物宣布與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啟德醫藥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共同開發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三陰乳腺癌(TNBC)等實體瘤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詳情]
近年來,在“互聯網+”深入各行各業發展的趨勢下,為解決我國醫療資源的短缺問題,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來促進“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發展。[詳情]
張家港生物醫藥產業園繪就發展藍圖:5年300億,10年600億
據悉,在近日舉辦的中國(張家港)生物醫藥產業峰會暨醫藥產業園規劃發布會上,張家港生物醫藥產業園規劃正式發布,該園區的藍圖已繪就:未來5年(2020-2025年)300億,未來10年(2026-2030年)600億[詳情]
近日,廣東省藥監局發布《廣東省醫療器械注冊人試點品種清單》,在品種清單中的第61項,華為終端有限公司作為申請注冊人,申請了醫療器械--腕部單導心電采集器(VID-B99)。這意味著,目前華為通過廣東省注冊人試點,已經拿到了注冊證,進入醫療器械領域已經成為事實[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