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廣州在歐洲的最大貿易伙伴,也是廣州重要的投資來源地。過去十多年來,不少德國企業走進廣州,也有許多廣州企業走向德國,卡爾蔡司在廣州設立的中國總部,以及珠江鋼琴在德國設立的歐洲總部,就是典型代表。[詳情]
中國制造2025對接德國工業4.0:汽車業有望開啟新合資時代
《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在6月相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次歐洲之行,給汽車行業帶來了一系列“大禮包”。不管是北汽、江淮等傳統車企,還是蔚來、百度等新銳勢力,它們跟隨此次總理出訪,與世界汽車巨頭建立了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詳情]
自德國在2011年喊出工業4.0的概念之后,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唿應推出了相對應的制造業轉型計劃。包含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日本的《工業4.1J》以及韓國《制造業創新3.0》。[詳情]
是的,憑空制造!利用智能制造對傳統制造業進行多維度、系統性的改造,這不是簡單的“智能+制造”,而是利用云服務為企業提供柔性生產、數據追蹤、工序集中和優化設計。[詳情]
在實體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智造”概念,愈發受到了企業家及投資者的重視。[詳情]
德國人只要一開口說點工業4.0那點事,我們的輿論立刻會眾口一聲地說,“原汁原味的工業4.0”。[詳情]
近日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丹尼·羅德里克曾提出“過早去工業化”的概念:很多新興經濟體因為制造業過早萎縮而最終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日前,聯合國兩位高級官員撰文道,中國實施的一項戰略,正推動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詳情]
在強大研發能力和制造能力的推動下,徐工集團主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去年推出的“G一代“輪式起重機輕量化、智能化等性能指標超出國際標桿企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詳情]
目前,該產業園入駐的數控機器人技術研發,針對不同的數控機床結構進行個性化改造,實現數控機床加工中的自動靈活抓取、在線尺寸檢測,實現了數控機床柔性化生產。[詳情]
工業4.0概念提出之后,各國紛紛跟進,美國提出了工業物聯網,中國提出了工業2025,其實都是想在這一次工業革命中保持或者進一步占領國際市場,獲得競爭優勢。[詳情]
為了使這一愿景成為現實,將需要專業的IT人員和技術人員,這不僅僅是程序員和開發人員:網絡工程師將需要負責連接所有的東西,并確保其正常運行。當然,還有網絡安全組件,每個新連接的設備都可能帶來另一個漏洞。[詳情]
大趨勢正影響制造業的未來,近年來第四波工業革命亦即工業4.0不斷蓄積能量,2017年即將帶動制造業數字轉型。據Manufacturing Global報導,2年來通訊裝置所產生的數據,已超過人類歷史5,000年來所收集的數據量。[詳情]
作為制造業大省,近年來廣東致力于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其著力點之一便是通過“機器換人”提升制造業自動化水平,但這只是起步,工業大數據才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和靈魂。[詳情]
東莞市因推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受到表揚激勵。[詳情]
與工業4.0相關技術的迅速發展,提高了內置智能機器的效率、性能、以及可訪問性,因此被某些人稱為下一次工業革命。 機電一體化機器設計和工程為工業4.0項目的成功實施提供了基本的構建模塊。[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