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互聯網概念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方興未艾之時,互聯網巨頭Google公司的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大膽預言:互聯網即將消失,一個高度個性化、互動化的有趣世界——物聯網即將誕生。施密特的此番言論可謂自我顛覆。他說:“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說,互聯網將消失。”[詳情]
智能制造核心是制造,不要把制造忘掉。智能制造是傳統的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在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應用。智能制造的目標是實現個性化(按需定制)、柔性化、高質量、低能耗的“制造”,不是追求機器像人一樣有“智能”。[詳情]
在近年國企改革盛行、控股股東沈機集團掌控的i5智能機床又是國內領先的高端智能數控機床存在注入沈陽機床的預期導致沈陽機床一直被市場寄予厚望,一度成為A股市場上智能機器、工業4.0概念龍頭乃至王者而被爆炒,高管甚至喊出打造千億市值的目標。[詳情]
隨著人工成本上漲,“機器換人”的劇目在勞動密集型的家電工廠頻頻上演。在此基礎上,“聯網”的智能工廠開始出現,連接用戶、研發、供應鏈、物流資源,可以加快存貨周轉、減少庫存、提升效益。[詳情]
德國與中國制造業基礎不同。德國工業的設備和車間制造基礎很好,工業機器人運用成熟而廣泛,嵌入式系統和自動化工程方面也有非常專業的技術。[詳情]
位于天津的GE中國AMTC進行各種智能制造技術的研發,包括3D打印技術、增強現實(AR)技術在傳統工業領域中的應用,也包括對于工廠數字化和自動化的改造。[詳情]
“中國制造2025”攜手德國“工業4.0” 大量制造企業成功聯姻
“中國制造2025”,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瞄準五大工程、十大重點領域,助力中國制造業創新和轉型升級。德國“工業4.0”,由德國于2011年提出,意欲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浪潮。[詳情]
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見證下,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德方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簽署了加強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詳情]
近年來,隨著智能工業迅速發展,急需要各種高科技產品輔助生產,催生了各類高科技產品。而據業內專家看來,沒有傳感器,智能工業、物聯網將會是無稽之談,智能制造等實體經濟也是泡沫般存在。[詳情]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為當前整個社會運行的基礎資源,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甚至思維方式。如何用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制造業轉型發展?[詳情]
盡管大型制造商多年來一直在使用統計流程控制和統計數據分析來優化生產,但當今數據的復雜結構成為部署新方案、基礎架構和工具帶來了重大機遇。得益于更卓越的計算性能的涌現、開放標準的推出和廣泛可用的行業專長,制造業已經準備好充分利用大數據。[詳情]
工業4.0是需要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智能化設備更好的為制造服務,同時也是要與人更好的協同協作,降本增效,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詳情]
MES是制造環節的IT系統,它的數據和信息的獲取主要來源于機器設備,那么這就和工業自動化領域有著深深的瓜葛了。[詳情]
當工業4.0邂逅“中國制造2025” 華晨寶馬本土化再下一城
據了解,新工廠總投資76億元人民幣,不僅擁有完整的生產工藝、尖端生產設備,還采用了大數據、數字模擬和物聯網等創新生產技術,是德國“工業4.0”科技應用和“中國制造2025”一次相互融合的典范。[詳情]
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工業制造水平需要同時完成自動化與信息化改造的雙重任務。但這后發優勢,卻給了中國制造業建設智能工廠,加速轉型、一步到位的絕佳契機。[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