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目前正在通過實施“工業4.0”進入下一個創新階段。本質上講,“工業4.0”是將生產自動化的現實世界與信息技術的虛擬世界相結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其他國家都在朝這一方向邁進,并基于本國國情提出了不同的發展戰略,例如“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詳情]
2015年,在中國經濟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強國戰略”應勢而生,其中引起廣泛關注的便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這預示著未來10年內中國在制造業領域的投資將進一步加大。[詳情]
在漢諾威工博會ABB展位上,美德兩位國家領導人參觀了ABB傳感器通過把成千上萬個電機首次連接到基于云的服務器以提高電機的生產力。[詳情]
“我們受大環境的影響明顯。”一家位于沈陽的重大技術裝備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各地重化工業產能過剩,企業大部分服務對象都削減投資,公司接到的制造新設備訂單比前幾年大幅減少。[詳情]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數字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變,可以與蒸汽革命帶來的巨變相提并論。[詳情]
據澳洲網報道,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以過億澳元的價格收購了建立于墨爾本的新興樓宇自動化公司Daintree Networks,這是這十年里澳洲科技公司資本市場兼并收購交易數額最大的案例之一。[詳情]
誰在智能制造領域下注,誰就可能贏得《中國制造2025》的最大商機。如何從產業層面推進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如何做到工廠設備的“互聯互通”與大數據操控,進而實現智能化?[詳情]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建設質量強國。[詳情]
“互聯網+制造”就是工業4.0。“工業4.0”是德國推出的概念,美國叫“工業互聯網”,我國叫“中國制造2025”,這三者本質內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個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詳情]
中國與印度同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作為亞洲大陸乃至全球的兩名“巨人”,中國和印度在地理條件、自然資源和人口條件等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具有較強的可比性。[詳情]
廣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建設又有新進展!思科中國創新中心總部正式落戶廣州。廣州將聯手思科共同打造思科(廣州)智慧城項目。[詳情]
如果說過去的20年是消費互聯網的黃金20年,那么未來30年將是產業互聯網的關鍵30年,產業互聯網正在開啟新一輪工業革命。[詳情]
大數據是如今經濟社會的高頻熱詞,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運用。對物流行業來說,要實現科技化、規模化和專業化,未來必須要在大數據上謀篇布局。[詳情]
2016中國綠公司年會在山東濟南召開,華晨寶馬高級副總裁恩格宏表示自動化過程就是人類智慧的集中體現。[詳情]
工業4.0 即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當前制造業最關注的話題。各國產學界及政府已經出臺一系列明確規劃和政策配套,包括德國的“工業4.0 項目”,美國“工業互聯網”,以及中國政府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等。[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