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周一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AI)軟件變得太過聰明的風險還“遠得很”。[詳情]
近年在數字化熱潮推動下的工業4.0,繼續成為本屆工博會的亮點。結合發達的物聯網和信息技術,除了顯著提高工業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更能精準地利用材料和能源,減少資源消耗與污染排放,推動工業領域的綠色發展。[詳情]
中國云市場,無疑是一個“香餑餑”。阿里、騰訊等國內大平臺以及垂直化云服務平臺的持續投入,手機巨頭華為對云服務的深度發力,加上國外云服務巨頭,勢必會使云市場爭奪更激烈。[詳情]
美國谷歌正在進行諸多自動化交通運輸工具運送乘客或者商品包裹的技術,在地面上,谷歌有自動駕駛汽車項目,而在空中,谷歌也在進行利用無人機送快遞包裹的技術。[詳情]
當消費類物聯網興起,人們快速方便購物以及線上線下不同時空交流的需求得到滿足,這符合現代營銷與通信技術的轉變,無論是買家還是企業都大受其益。然而它存在著局限性,這種效率的提升僅僅存在于流通和供應層面,解決的是消費效率的問題,歸根結底,制造才是這一切的基礎,才是真正意義上產品和價值的創造方。[詳情]
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對科技變化的促進作用可能會以兩種基本的方式攪亂我們的勞動市場。[詳情]
易往信息的APS被譽為供應鏈優化引擎,在滿足能力約束、原料約束、需求約束、運輸約束、資金約束等各種生產資源約束的基礎上,實時、同步地給出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最優生產排程計劃,最大化優化用戶目標,如準時交貨、設備利用率、成本等,幫助生產企業優化生產管理及作業流程,[詳情]
云計算和大數據當前已經在各行各業被廣泛的采用,從中人們能更便捷的掌握事物運行的基本規律,這得益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工業也同樣是這項技術被廣泛運用的領域,作為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云計算和大數據將會改變人們獲取、處理和保存信息的方式。到2015年中國云計算相關產業將會達到引人注目的1.1萬億規模,80%的數據、計算和應用都將被“云化”。[詳情]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但是,由于物價帶動人工費用上漲,智能手機和便攜式計算機等電子產品的代工企業為尋求廉價勞動力,已開始加速進行工廠轉移。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企業富士康于1988年進駐廣東深圳,隨后為了尋找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區,應對勞動力資源緊張,逐漸將工廠向中西部遷移,以降低用工成本。這些中西部地區包括山西太原(2003年)、重慶(2009年)、四川成都(2010)、河南鄭州(2010年)、貴州貴陽(2013年)等。[詳情]
中國各地的工廠正在用機器人取代人類,世界各地都能感覺到這場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接下來的五個故事,切實落地的講述了中國不起眼的工廠里實實在在發生的變革。[詳情]
數字化的顛覆能力從汽車行業就不難看出。例如人們買車時通常會根據預算進行,而汽車有90%的時間都處于待機狀態。[詳情]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經說:“我擔心總有一天技術將超越我們的人際互動;那么,這個世界將出現一個充滿傻瓜的時代。”[詳情]
1955年,被譽為“人工智能之父”的約翰·麥卡錫和明斯基、羅徹斯特、香農等共同給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交了一份項目建議書,希望能獲得第二年于達特茅斯學院舉辦“人工智能夏季研討會”的資助。[詳情]
2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的GMIC全球智能機器人大會上,多位國內機器人生產及設計企業負責人表示,未來10年,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至少是一個千億級以上的市場規模。[詳情]
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早在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總銷售量開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占比超過全球銷量的20%。[詳情]